臺海網2月2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子杰 通訊員 李何穎)從最初籌建的5人,到如今的50名隊員。從年齡49歲的老隊員,到如今“00后”的加入,寧德周寧縣獅峰救援中心自2022年7月成立起,出勤127次,集體服務時長達8489小時,成功救援79人。
“我是去年4月加入周寧縣獅峰救援中心,當時在協(xié)助救援的過程中認識了這支隊伍,便下定決心要加入進來。”作為全隊最小的“00后”隊員,小吳如今已經參與了66次救援行動,當問到他的表現(xiàn)時,周寧縣獅峰救援中心總指揮阮思俊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贊道:“加入中心后,所有的救援任務他一直都有參與。”
2021年10月,在周寧縣的支持下,周寧縣獅峰救援中心于 2022年7月15日正式揭牌成立,來自各行各業(yè)的志愿者匯聚在這里,共同為周寧應急救援工作貢獻力量。

周寧縣“歲月年輪”敬老攝影百村行志愿服務隊為老人免費拍照 劉志瑋/攝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理念蔚然成風,正如周寧縣獅峰救援中心一樣,數(shù)十支志愿隊伍正不斷涌現(xiàn)。周寧縣“歲月年輪”敬老攝影百村行志愿服務隊伍走過9個鄉(xiāng)鎮(zhèn)70余個村落,為6700多名老人免費拍攝肖像照,“葉德奕服務志愿隊”穿梭于周寧的大街小巷,服務群眾超過 1120 人次······近年來,周寧縣堅持品牌化運作、精細化管理,推動文明實踐與中心工作有效銜接,實現(xiàn)志愿服務常態(tài)長效。
2021年以來,周寧縣連續(xù)三年獲得全市志愿服務大賽金獎第一名,“歲月年輪”敬老攝影志愿服務項目榮獲2023年福建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并獲評福建省學雷鋒志愿服務最佳志愿服務項目。
每周三,在周寧縣獅城鎮(zhèn)中興社區(qū),來自周寧縣書香傳家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的志愿者都要為社區(qū)居民開展一場“國學講堂”,現(xiàn)場講解國學禮儀知識,分享良好家訓家風等傳統(tǒng)文化,氛圍熱烈,不時引得陣陣掌聲。
“弘揚國學文化、分享家庭教育理念是我們‘愛幼幫幫團’目前的工作內容,后續(xù)我們還將結合實際情況為學生開展書法、手工、安全教育、文明禮儀等內容的講座。”中興社區(qū)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立偉向記者介紹道。
2021年,周寧縣獅城鎮(zhèn)中興社區(qū)堅持以“三社聯(lián)動”、在職黨員“雙報到”為抓手,凝聚社區(qū)黨務工作者、社工、社會組織、在職黨員等多方面志愿服務力量,組建“愛幼幫幫團”“親老幫幫團”“濟困幫幫團”“和事幫幫團”“惠民幫幫團”5支近鄰幫幫團,共同為社區(qū)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截至目前,該社區(qū)“近鄰幫幫團”成員多達415名。
“未來,我們還將打造‘積分超市’,通過積分兌換機制,將志愿服務與積分掛鉤,正向激勵更多人參與志愿服務,不斷壯大‘幫幫團’的隊伍,讓居民群眾得到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李立偉談及“近鄰幫幫團”未來的發(fā)展。

志愿者展示“愛心銀行”儲蓄卡 長安社區(qū)供圖
志愿服務理念融入社區(qū)治理,是周寧縣不斷豐富志愿理念的實際行動,該縣堅持推行“近鄰黨建”,以網格需求為導向,建立“近鄰紅色驛站”、五支“近鄰幫幫團”、“四點半”課堂、公益小天使等網格志愿服務陣地,把服務延伸到小區(qū)、街巷和居民家中。
此外,該縣在原有“中心——所——站”三級陣地的基礎上,結合“三庫”生態(tài)文明學習實踐基地、鯉魚溪風景區(qū)、花鯉小鎮(zhèn)等建設需求,盤活家庭林場、花卉產地、公園、涼亭等眾多資源,先后建成黃振芳家庭林場、清風亭、河濱公園廣場一批特色新時代文明實踐點。
如今,周寧的“朋友圈”越做越大,更多人投身于志愿服務中去。目前,全縣注冊志愿隊伍共298支、志愿者1.8萬名,累計服務時長40萬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