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餅花
不過在福鼎,這“送中秋”則是雙向的,不但女婿會在節(jié)前給岳父岳母送上中秋禮,若女兒已生孩子,那么外婆和舅舅則也會給外孫、外甥送上月餅等中秋禮。
在福鼎,中秋“禮餅”上還有一個特殊的包裝——餅花。餅花是福鼎特有的年畫品種,起源于清代,流行于周邊的霞浦、福安、柘榮等縣(市)和浙江的平陽、蒼南一帶。當(dāng)時,福鼎的月餅大如圓盤,餅店出售時用厚紙包成方角形,偌大的平面應(yīng)該有漂亮的畫面才能吸引顧客,于是餅花就應(yīng)運而生了。可以說,餅花是中秋月餅最早的包裝。
福鼎餅花早出現(xiàn)的是剪紙餅花,其中以用各類色紙剪貼而成,人物以兒童為主的“百子花”為典型代表。手繪餅花出現(xiàn)于清末民初。之后,福鼎藝人林通琳開始嘗試制作“木刻餅花”,他把餅花圖案先刻在木板上,用墨來印,在墨線基礎(chǔ)上填色彩。這種木板餅花,人物臉部不印五官,是在印完之后,再用粉料開臉,畫出五官。民間藝人稱這種餅花為“洗臉餅花”。
相傳早些年,小孩子都期盼著外婆舅舅早些送“禮餅”來,拿著“禮餅”上的餅花與小伙伴爭相比較,討論著誰的餅花最好看。(照片 張晉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