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3月9日訊 據(jù)福建日報報道, “昌德,今年在新房過年,都好嗎?”聽到問話,陳昌德一抬頭,村支書陳虞營迎面走來。“好著呢!過去住在別人房子里,人前矮三分,現(xiàn)在有了自己的新房子,感覺不一樣啦。”指著嶄新樓房,老陳樂得合不攏嘴。
陳昌德是屏南縣熙嶺鄉(xiāng)嶺里村貧困戶。“老婆患病,大家捐款,揀回了一條命。兒子沒工作,駐村干部協(xié)調送去省城培訓烹飪。后來,沒房子住,政府又給補助,蓋起了新房。”陳昌德滿懷感激地說,“現(xiàn)在村里辦起光伏發(fā)電項目,每年我家有4000元分紅。”
嶺里村平均海拔870米,曾經(jīng)山高路遠,地瘠民貧,全村270戶983人口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10戶43人,被列為寧德扶貧開發(fā)重點村。后來,由寧德市委宣傳部牽頭四家單位掛鉤幫扶嶺里村,開展精準扶貧。
要脫貧,得有帶頭人。寧德市委宣傳部先后下派劉芳、石源到嶺里村任駐村干部和村第一支書。嶺里村黨支部采取“3+X”精準扶貧模式。具體來說,“3”即3支隊伍,縣、鄉(xiāng)、村三級干部,分別與10戶貧困戶開展一對一幫扶;“X”即針對不同貧困戶,量身定制幫扶措施,采取醫(yī)療救助、產(chǎn)業(yè)幫扶等方式進行精準幫扶。
如今,嶺里村整村脫貧,村集體收入也實現(xiàn)增收。“一是茶山轉包,每年租金收入3萬元;二是投資50萬元入股水電企業(yè),每年分紅3萬元;三是在市委宣傳部幫扶下,投資110萬元建成115千瓦光伏發(fā)電,每年增收14萬元,其中10萬元作為村集體收入,4萬元分給10戶貧困戶,每戶分紅4000元。”陳虞營高興地說。
昔日的貧困村,如今嬗變?yōu)槿巳肆w慕的美麗鄉(xiāng)村。2017年,嶺里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600元,被評為省級美麗鄉(xiāng)村示范點、扶貧工作示范村。
原文鏈接: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8-03/09/content_1092618.htm?div=-1
原文標題:寧德屏南縣高山貧困村的蛻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