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挖掘閩派文化內涵,打造文化繁榮新地標,4月18日,“閩韻風華”文化大觀園系列展演活動,在建陽區(qū)武夷夢華錄街區(qū)精彩上演。
作為福建省文旅大會的重要配套活動之一,本次活動依托武夷夢華錄街區(qū),以“一城看遍千年福建”為主線,通過“一軸三核十廳”的創(chuàng)新架構,構建全景式閩文化體驗生態(tài)。福建省各地市分別設置屬地“閩派文化”展區(qū),展示閩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客家文化等,國家級非遺技藝、精彩戲劇、地方非遺特色小吃等穿插其中,給參觀者一種身臨其境的曼妙體驗。
活動突出三張名片,分別是金戈鐵馬的不老史詩——《閩越風華》、萬里茶道的輝煌起點——《茶韻千秋》、孔孟之道的涅槃重生——朱子文化《理學之光》。9市1區(qū)專題館在展示各地特色文化內容的同時,展現(xiàn)“一市一臺戲”。
手持花燈和彩扇,說唱、戲曲、舞蹈融入其中,演繹采茶女上山采春茶,茶農(nóng)和采茶女互動交流……龍巖山歌戲傳習中心派出近20人的團隊,為市民和游客呈現(xiàn)國家級非遺“龍巖采茶燈”,表演者以單純、樸素、簡練而具有生氣的舞蹈動作、山歌演唱和穿插對白表現(xiàn)出勞動人民的愉快心情,贏得觀眾贊聲一片。
“做好非遺傳承,灌輸情感增強文化自信很重要。我們對演員從小進行培養(yǎng),守鄉(xiāng)音鄉(xiāng)情,感藝術魅力,不斷增強她們的自豪感和歸屬感,使其繼承好前人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龍巖山歌戲傳習中心副主任顧克介紹。
文化大餐、開心之旅,不僅讓福建人幸福感滿滿,也讓外來者獲得感多多。
悠悠的古箏樂聲響起,園內的游客駐足欣賞,美妙旋律予人滌蕩心靈之感。一曲奏罷,23歲湖南女孩晏嘉樂雙手撫弦,凝神回味。她在泉州師范學院學習4年,即將讀研。“我學古箏16年了,剛才演奏的曲目是《宮》,屬宮廷樂。這次我們從泉州來參加福建省文旅大會,展示才藝為文旅發(fā)展助力,能把多年所學演奏給大家聽,我很榮幸,獲得感很足,今后有這樣的活動我還會參加。”
近年來,南平市加快構建“大武夷文化旅游圈”,努力建設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和福建會客廳,文旅工作穩(wěn)步發(fā)展。2024年,南平市接待旅游總人數(shù)8492.72萬人次,同比增長12.3%;游客旅游總花費898.35億元,同比增長16.0%。(閩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