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月25日訊 據(jù)福建日報報道 南平作為閩江之源和福建的生態(tài)屏障,有著獨特優(yōu)越的自然生態(tài)景觀。但隨著近年來城鎮(zhèn)化快速發(fā)展,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項。如何實現(xiàn)市民對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滿足他們對城市文明程度和生活環(huán)境的更高要求?南平市人大常委會順應民意,將制定《南平市市容和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辦法》納入年度重點立法項目,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保障民生工程來抓,結合創(chuàng)建省級精神文明城市的契機,實行倒排時間、掛圖作戰(zhàn)、精準發(fā)力,從醞釀到出臺,歷時4個月,于2017年11月1日正式實施。
南平市人大常委會做足了民主立法、開門立法的文章,將公眾參與、專家論證與常委會決策緊密結合。南平市政府將《辦法》草案文本在門戶網站全文公布,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南平市人大常委會領導分3輪帶隊到各縣(市、區(qū))調研,組織市縣有關部門、人大代表和基層群眾以及專家召開了12場座談會,征集到意見建議400多條,對草案修改了25稿,匯集各方智慧,最終制定出臺了該《辦法》。
立法必須抓住重點、切中要害,切實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共性問題。南平市人大常委會針對市民普遍反映比較強烈的不好看、不安全、不衛(wèi)生、不方便、不文明的市
容問題,在《辦法》中明確了解決辦法。如對市容定制標準,要求對房屋外墻定期“洗臉修面”;限制店面外溢、占道經營;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建筑垃圾回收;對市民不文明行為“立規(guī)矩”,重罰高空、車窗拋物等危險行為。同時,《辦法》厘清了城市管理和綜合執(zhí)法職責邊界,以“大綜管”模式破解“碎片化”困局,實行重心下移,有效解決“誰來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關鍵問題?!掇k法》還明確了統(tǒng)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公眾參與、社會監(jiān)督的基本原則,確定網格化管理和專業(yè)化、社會化服務三種治理途徑,構建政府、社會、市民等多方參與、多元共治的現(xiàn)代城市治理體系,建造一座“民有、民享、民治”的城市。
如今的南平,城市面貌煥然一新,街道整潔干凈,交通秩序井然有序,沿街立面美觀大方,沿路經營的商販不見了,百姓休閑娛樂的去處更多了。“有了這部法律,所有有礙市容環(huán)境的不文明行為都得到了遏制,我們的城市生活變得更美好了。”南平市民吳先生高興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