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色欧美视频,今夜无人入睡免费播放电视剧,日韩成人毛片在线,粉嫩av中文字幕,国产黄色大片在线观看,哥布林的洞窟,黄色小网站入口

您現(xiàn)在的位置:?臺海網(wǎng) >> 新聞中心 >> 福建 >> 福建要聞  >> 正文

65處!福建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及保護范圍定了!

m.dddjmc.com 來源: 臺海網(wǎng) 用手持設備訪問
二維碼

臺海網(wǎng)12月8日訊 據(jù)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報消息:福建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及保護范圍定了!共65處,分布于多個區(qū)縣。

各市、縣(區(qū))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qū)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yè),各高等院校:

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后崎山遺址等65處(含6處拓展項目)名單和保護范圍,已經(jīng)省政府研究同意,現(xiàn)予公布。

各地、各有關單位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chǎn)保護傳承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落實文物保護有關法律法規(guī),全面加強文物保護和管理,推進文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20年11月19日

(此件主動公開)

福建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及保護范圍

一、古遺址(8處)

序號

名 稱

年代

地 址

簡 介

保護范圍

1

后崎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

平潭綜合實驗區(qū)南海鄉(xiāng)陳厝村

分布面積約2.3萬平方米。2017年考古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遺址保存狀況較好,文化層堆積較厚,最厚處達約1.7米。遺址文化內(nèi)涵豐富,包括新石器時代殼丘頭文化和青銅時期黃土侖文化的陶器、石器等遺物,文化延續(xù)發(fā)展脈落清晰。為研究平潭離島史前文化的分布和發(fā)展提供實物資料

東至遺址東側海岸線,西至遺址西側海岸線,南至環(huán)島公路,北至后崎山南側山麓,面積約22650平方米

2

龍頭山遺址

新石器晚期至清

浦城縣南浦街道解放村

分布面積約4.2萬平方米。1987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發(fā)現(xiàn)。2018—2019年進行考古發(fā)掘,揭露新石器晚期墓葬16座、閩越國墓葬3座、元明清近代墓葬34座,發(fā)現(xiàn)新石器晚期窯址及作坊區(qū)1處、商周時期房址3座及成組柱洞若干,出土金、銀、銅、鐵、玉、石、陶、瓷器等文物近400件(套)及大量硬陶、黑衣陶、夾砂陶、泥質陶及晚期瓷片等。遺址時代連續(xù)性強、具有比較完整的文化序列

東、南、西向以南浦溪為界,北向以龍頭山路頂端凹口為界,面積約80181平方米

3

竹洋銀硐

遺址

福鼎市疊石鄉(xiāng)竹陽村銀硐

自然村

屬宋代官營玉林場采礦場,開采于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為銀鉛銅并產(chǎn)的礦冶遺址,分布面積約1.8萬平方米,共發(fā)現(xiàn)15處采礦點。采礦方式為選擇富礦地帶,采取燒爆法與工具開鑿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開采。遺留的礦硐,多為一處一硐,少數(shù)為一處二硐,硐內(nèi)一般由巷道和硐廳所構成。已探知的礦硐最長超過95米,硐廳最大接近190平方米

遺址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

4

下瑤窯址

宋至元

將樂縣南口鎮(zhèn)小拔村下瑤

自然村

燒造于南宋中晚期至元代。分布面積約1.1萬平方米。1988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發(fā)現(xiàn)。2017—2018年進行考古發(fā)掘,揭露2處分室龍窯遺跡和1處作坊遺跡。出土物以青白瓷為主,少量青瓷、醬黑釉瓷以及窯具,器形以碗、盤、碟為主,少量杯、爐、執(zhí)壺、水注、瓶、罐等。對于研究宋元時期福建分室龍窯的結構、分布與起源具有重要意義

窯爐和窯址堆積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

5

瀾溪窯址

宋至元

建寧縣伊家鄉(xiāng)蘭溪村

燒造于宋、元時期,分布面積約70萬平方米。1958年第一次文物普查發(fā)現(xiàn)。2018年進行考古發(fā)掘,發(fā)掘面積約2100平方米,揭露龍窯窯爐、作坊、廢品堆積等一系列較為完整的窯業(yè)遺存,出土遺物以青白瓷為主,夾雜少量醬黑釉瓷等。青白瓷產(chǎn)品種類豐富,釉色瑩潤,胎體輕薄,器形修制規(guī)整,代表福建宋代青白瓷燒造的最高水平

各遺址單體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

6

茶洋窯遺址

宋至元

南平市延平區(qū)太平鎮(zhèn)葫蘆山村茶洋自然村

主要燒造于北宋中晚期至元代,延續(xù)至清代,分布面積約7萬~8萬平方米。2017年進行考古勘探,發(fā)現(xiàn)了2座龍窯窯爐和相關的作坊、生活遺跡。創(chuàng)燒出了豐富的青釉、青白釉、黑釉、褐彩、綠釉等產(chǎn)品,涵蓋了碗、盤、盞、碟、杯、壺、瓶、罐、水注、爐、盆等日常生活器具,其產(chǎn)品吸收了周鄰的建窯等眾多窯業(yè)技術風格。在韓國新安海底沉船、日本博多灣遺址及東南亞各國均有發(fā)現(xiàn)茶洋窯的產(chǎn)品,其獨具特色的黑釉深腹碗產(chǎn)品更是深刻影響了日本著名的“瀨戶燒”黑釉碗的燒造

東至茶洋礦業(yè)有限公司作業(yè)區(qū),南、西至延平區(qū)通往赤門鄉(xiāng)的鄉(xiāng)道,北至茶洋內(nèi)安后山和上水洋山

7

麻嶺巡檢司遺址

元、明

周寧縣浦源鎮(zhèn)麻嶺村

由分別位于天池塘西北側的元代巡檢司遺址和東南側的明代巡檢司遺址組成。西側遺址,建于至元十八年(1281),坐北朝南,前后兩間,占地面積190平方米。東側遺址,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坐西朝東,平面呈“品”字型,占地面積450平方米。兩處巡檢司遺址均存石砌墻體,原建筑平面布局保存完整。麻嶺古道及道上古亭為附屬文物

東至浦源鎮(zhèn)麻嶺村,西至泗橋鄉(xiāng)302省道與麻嶺古道交匯處,全程5公里,中心線分別向兩側各延伸100米

8

宮邊紅粬

窖群遺址

明至清

大田縣建設鎮(zhèn)建忠村

創(chuàng)建于明末,延續(xù)生產(chǎn)至今。分布于筆架山,現(xiàn)存200多個窖口,沿壟溝邊緣巖壁開鑿,洞內(nèi)為縱向長方形空間,洞口以毛石、條塊石、磚木壘砌,內(nèi)壁保留原巖壁,地面以黃土、谷殼疊加、平整、拍實、烘烤而成。附屬文物有窖前水洗、晾干、存放、柴草空間,窖間存有嶺道、古井、古墓、土地廟等遺跡。宮邊紅粬制作是明末吳氏祖先獨創(chuàng)的工藝,所生產(chǎn)的紅粬是永安吉山紅、清流玉露紅、尤溪坂面紅等紅酒的主要原料

北至筆架山西南山麓,宮邊紅粬坊所在山谷頂部;南至筆架山西南山麓與農(nóng)田邊界;西至宮邊紅粬坊所在西側山谷西側分水嶺;東至宮邊紅粬坊所在東側山谷東側分水嶺

二、古墓葬(4處)

序號

名 稱

年代

地 址

簡 介

保護范圍

1

韓偓墓

南安市豐州鎮(zhèn)環(huán)山村杏田

自然村

韓偓于五代后梁龍德三年(923)卒后葬于此。由弘一法師倡議,民國二十五年(1936)進士吳桂生主持修繕。墓坐東向西,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平面呈“風”字形,墓丘為三合土筑砌成龜背形,封土高2.5米,周圍塊石壘砌;墓前有石羊2對,石虎1對,石翁仲2對。民國修繕時在墓前立花崗巖墓碑,陰刻楷書“唐學士韓偓墓”

墓園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2

馬伏

祝夫人墓

南平市建陽區(qū)莒口鎮(zhèn)馬伏村

朱熹生母祝夫人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九月卒,次年正月葬于后山天湖之陽。1992年韓國新安朱氏中央宗親會捐資修繕。墓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680平方米。平面呈“風”字形,龜背形墓丘為鵝卵石壘砌。朱熹在墓旁筑寒泉精舍守墓,其間先后完成了《論語精義》《太極圖說解》《大學或問》《中庸或問》等著作

墓園向東、西、北各延伸20米,向南延伸60米

3

郭鳴琳墓

福安市潭頭鎮(zhèn)富羅坂村

始建于明崇禎十三年(1640),總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墓坐西向東,平面呈“風”字形,整體氣勢恢宏。從東向西依次為神道碑、小牌坊、大牌坊、墓體,全部使用花崗巖石構筑。墓丘前筑有墓亭,立記載郭鳴琳生平事跡的墓志銘、處世行略、墓陵四至以及祭田的碑文四通。 郭鳴琳(1567―1628),福安人。官至靖江王府左長史。明代著名散文家,著有《東皋小稿》等書

以墓頭碑至大牌坊為中軸向四周各向外延伸50米,小牌坊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墓道碑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

4

鐘門琉球

接貢使墓

平潭綜合實驗區(qū)蘇澳鎮(zhèn)鐘門村貓頭墘自然村

墓坐北朝南,北依半島小山,東西臨小海灣,占地面積約150平方米。沿山坡分上下兩層排列,下層南北長約4米、上層南北長約5米,東西寬13米,東側保留有排水溝。各墓原均三合土封頂(現(xiàn)已破壞),墓前用粗石條作墓碑,上刻墓主姓氏、職務、籍貫等。原有墓碑20余塊,多毀圮散失,現(xiàn)存3塊。 清嘉慶十二年(1807),琉球國接貢船在海壇島和尚礁觸礁,船上琉球國那霸府大夫等60余人遇難,拾得漂尸30余具,葬于貓頭墘山。因訛傳琉球國駙馬同時遇難,故俗稱為“琉球駙馬墓”

墓體四周各向外延伸50米

三、古建筑(21處)

序號

名 稱

年代

地 址

簡 介

保護范圍

1

疊石關隘

五代、清

福鼎市疊石鄉(xiāng)疊石村

位于閩浙交界處,五代閩國為防備吳越國而建,明清時設有疊石汛。關門地處隘門山、牛脖子山南北夾峙的V字形隘口,20世紀五六十年代因公路建設而拆除;現(xiàn)狀保存南北兩側關墻、烽火臺等,關墻南北走向,全長約83.5米,其中北段斜長39米、殘高2.9米,南段斜長32米、殘高2.7米,以塊石砌面、碎石山土填充,依山體斜面堆砌而成。烽火臺位于南側牛脖子山的山崗上,距關口約190米

關隘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2

十四門橋

閩侯縣上街鎮(zhèn)榕橋村

上街六橋林氏第六代林居廣及其家室捐建,建于南宋淳熙四年至八年(1177—1181)。橋橫跨溪源溪、邱陽河匯合處,是古代溝通閩江南港南岸與西部山區(qū)的主要通道。橋體東西走向,13墩14孔石墩石梁橋,全長約95米,雙分水尖船形墩;雙石梁橋面,橋面共用石梁28根。橋面尚存石梁題刻5處,東橋頭存清代碑刻2通

橋東端外延10米至橋頭公園圍墻,橋西端外延25米至榕橋水閘西端連線,橋南、北兩側各向外延伸15米,橋北側向外延伸15米,面積約4927平方米

3

九嶺古道

宋至清

壽寧縣芹洋鄉(xiāng)九嶺村、官路洋村、山頭村

始筑于宋代,歷代有修。古道沿九嶺山腰蜿蜒而行,始于九嶺溪橋頭,終于石馬洋,呈“西南—東北”走向,總長5440米,寬約1.2~1.8米,以碎石塊沿山形地貌鋪設而成。九嶺古道是古時壽寧縣通往平溪、政和的重要通道

古道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

4

金鐃山

建筑群

建寧縣濉溪鎮(zhèn)高峰村

建于明代。由龍王廟、五谷廟、土地廟三處建筑組成,均坐北朝南,總占地面積347.82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33.32平方米。龍王廟依鷹嘴巖巨石而建,單坡頂,前墻塊石砌筑,供奉龍王。五谷廟由院埕、廟宇組成,建筑墻體、屋面、石龕的構件均為石質,供奉五谷神。土地廟墻體、屋面的構件亦為石質,內(nèi)設有石刻牌位,供奉土地公。為當?shù)匕傩掌砬箫L調(diào)雨順、祈福、祭祀的重要場所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至整個白石頂

5

溪園張氏

家廟

明至清

長泰縣武安鎮(zhèn)京元村

始建于明初,歷代維修,現(xiàn)存建筑保留明、清風格特征。合院式布局,坐東南朝西北,占地面積1047平方米。前廳面闊3間,進深2間;主堂面闊5間,進深3間,抬梁穿斗混合式構架。前埕分上下兩級,下埕沒于水下,立有石旗桿臺座。上埕北側的土地祠和古井為附屬文物

建筑外墻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6

樂江楊氏

家廟

連城縣新泉鎮(zhèn)樂江村

始建于元至順元年(1330),原為楊家坊楊氏開基祖的住房,明崇禎三年(1630)改建為祠堂,現(xiàn)存建筑為清代風格。坐西北朝東南,合院式布局,由門廳(下廳)、上廳和左右廊組成,建筑面積352平方米。下廳前部門廊以圓石柱上承歇山頂木牌樓。上廳硬山頂,三合土地面,面闊三間,進深五柱,明間抬梁穿斗混合式構架,次間山墻擱檁,前軒廊作卷棚頂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7

江上塔

明、清

晉江市池店鎮(zhèn)池店村

明萬歷年間(1573—1620)郡守蔡善繼始建;清咸豐四年(1854)觀察使莊俊元利用泉州西門定應宮內(nèi)宋代石塔的部分構件重建。塔身由下部的六角三層仿樓閣式石塔及上部的九層幢式石塔組成,層層收分,通高12.5米。底作須彌座,各向寬3.44米,西向設臺階。坐落于晉江南岸,為古代船舶進入晉江水域的重要航標

以塔心為中心點,東向外延伸50米,西向外延伸50米,南向外延伸25米,北向外延伸55米至江

8

龍池書院

龍巖市新羅區(qū)小池鎮(zhèn)汪洋村

園林式書院建筑,沿山腰而建,包括上書院、中書院和下書院三部分,占地面積1480平方米。中書院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由知縣江藻主持修建,上書院建于清嘉慶七年(1802),下書院建于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中書院為四合天井布局,面闊三間,后座兩層,一層矗盤堂,二層魁星閣。上書院包括龍池塔和鼓吹亭;龍池塔又稱文昌閣,三層六角樓閣式,通高15米。下書院即見龍?zhí)?,亦稱四龍廳,前有洗硯池。1929年8月,朱德曾在書院居住并召開小池區(qū)第一次工農(nóng)代表大會和群眾大會,之后蘇維埃政府在書院設立列寧小學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9

隆教藍氏家廟種玉堂

龍海市隆教

畬族鄉(xiāng)紅星村

始建于明洪武年間(1368—1398),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由平臺名將福建水師提督藍理、金門總兵藍瑗回祖地主持重建;乾隆三十三年(1768)和道光二十一年(1841)由漳臺各地藍氏后裔捐資重修,是漳州地區(qū)畬族藍氏的肇基大宗祠。坐東北朝西南,主落由前廳、主堂和天井兩邊廊房組成,兩側各有一列護厝,前有祠埕,占地面積831.6平方米,建筑面積694.2平方米。主堂懸山頂燕尾脊式屋面,抬梁穿斗混合式構架,面闊三間,進深三間

建筑外檐滴水位和祠埕前沿起,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10

盧氏東溪

宗廟

永定區(qū)坎市鎮(zhèn)坎市街社區(qū)

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坐西朝東,前有半月形池塘,后做花臺,兩側有護坎,占地面積10670平方米,建筑面積2682.33平方米。沿中軸線自東向西,依次分布有圍墻式照壁、雨坪、中廳、天井、正廳,左右設橫屋,外大門設在東北角。正廳磚木結構,歇山頂,山墻擱檁式木構架;內(nèi)設神龕,供奉盧氏開基祖東溪公等先祖神位

東側自宗祠圍墻向外延伸50米,西側自宗祠外墻向外延伸50米,南側自右橫屋外墻向外延伸50米,北側自左橫屋外墻向外延伸50米至坎湖公路北沿

11

下梅鄒氏

家祠

武夷山市武夷街道下梅村

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單進合院式磚木結構建筑,坐北朝南,占地總面積328平方米。由門樓、天井、正廳、太師壁、后天井等組成。牌樓式門樓,開三門,磚雕裝飾精美,浮雕龍紋、花卉、人物等圖案。家祠系鄒氏清初遷徙下梅后,因經(jīng)營茶業(yè)致富后建造

南至當溪,東、西、北從圍墻各向外延伸10米

12

后眷樓

南靖縣金山鎮(zhèn)后眷村

當?shù)乇R氏族人聚居之所,著名海商盧項出資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坐北朝南,兩層磚木建筑,建筑面積3626平方米。外墻基條石壘砌至一層窗臺,上部用青磚清水壘砌,硬山頂瓦屋面。樓正面開大門和兩個邊門,余三面各開兩門;樓內(nèi)中部為大天院,兩側分成四個相對獨立的二進合院,共“五院九門十八廳”。全樓共計房間108個,二樓有內(nèi)通廊四面貫通,設五部梯道上下

建筑外檐滴水位起,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13

巖前淇澳園

武平縣巖前鎮(zhèn)靈巖村

鐘姓松巖公于清嘉慶十五年(1810)仿明代畫家夏杲作的《淇澳圖》設計建造。園林式書院,背山面水,占地面積5230平方米,建筑面積3735平方米。建筑四面山墻圍合,坐東朝西,共百余房間。由主座參化堂、南側南園子、青山第一家、芝蘭室,北側向陽室、云樓、得月樓、關帝樓、文章對臺等建筑組成。南側入口門樓上有清代進士、書法家宋湘親筆書寫的“青山第一家”五個大字;西側有池塘,南園有戲臺和花園

由淇澳園外墻向東外延20米至山腳,向南外延20米至草地,向西外延至小溪,向北外延20米至荒地

14

坪埔崇興樓

南靖縣龍山鎮(zhèn)坪埔村

俗稱“八卦樓”。始建于清嘉慶十九年(1814),屢有重修,保持清代風格。坐東朝西偏南,兩層磚木結構,建筑面積661 平方米。平面呈正八邊形,外墻青磚清水砌筑,設西側正門和南側偏門。樓內(nèi)沿每邊設一單元,共八單元;每單元三開間,全樓兩層共48 間,有三部木樓梯可供上下。樓內(nèi)設通廊,中部八角形天井,西側水井一口

環(huán)樓墻外檐滴水位起,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15

香遠堂

永泰縣梧桐鎮(zhèn)溪北村

建于清嘉慶二十年(1815)至道光十四年(1834)。堂橫式民居,占地面積2417.3平方米,建筑面積3797平方米。坐西南朝東北,通面闊45.87米,通進深52.7 米。中軸線前后三堂,分別為門廳、主厝、后樓;主厝面闊七間,梢間與盡間之間以封火墻相隔,封火墻幾字形墻帽,穿棋盤格瓦衫。堂屋兩側為水圳,跨水圳建有兩層過水閣,通往外側橫屋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16

麟瑞閣

永泰縣大洋鎮(zhèn)麟陽村

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20),清光緒年間(1874—1908)重建。六角五層樓閣建筑,坐東朝西,底層通面闊16米,通進深20.24米,從一層地面至葫蘆剎頂總高19.2米。一層前部設小庭院,前院墻開院門。六角雙套筒式樓體,穿斗式木結構,套筒之間設有木樓梯以供上下。為當?shù)刂黛胛倪\的風水塔,從一層至五層分別祭祀土地正神、盧公、孔子、文昌、魁星等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17

錦丘宮

明至清

仙游縣度尾鎮(zhèn)度峰社區(qū)

又稱錦邱宮,始建于宋,明宣德年間(1426—1435)重建,清光緒五年(1879)重修。合院式建筑,由前殿、主殿和兩側廡廊圍合而成,通面闊11.46米,通進深17.75米,占地面積203.42平方米。主殿懸山頂,抬梁穿斗混合式構架,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宮內(nèi)山墻保留八幅清代乾隆年間(1736—1795)壁畫,其中前殿山墻壁畫內(nèi)容為“四聘”典故,正殿兩側山墻壁畫為意喻風、調(diào)、雨、順的四尊大將

建筑外墻向東外延25米至仙度路,向南外延20米,向西外延22米至度峰中心小學圍墻,向北外延18米

18

乾建堡

尤溪縣臺溪鄉(xiāng)臺溪村

建于清光緒十六年(1890)。坐西北朝東南,依山構建,前低后高,平面呈前方后圓形,占地面積2390平方米。集防御、居住、生產(chǎn)、生活于一體,由堡墻與堡內(nèi)沿中軸線對稱布局的廳堂院落構成,堡墻上設階梯式跑馬廊,防御設施齊備。內(nèi)院主要有門廳、空坪、下堂、天井、廂房、正堂、后花臺、后樓、護厝、糧倉、廚房、廁所等,內(nèi)部裝飾精美

建筑外墻四周各外延伸20米

19

玉湖王氏

民居

石獅市湖濱街道玉湖社區(qū)

旅菲愛國華僑王起沃的故居。建于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至宣統(tǒng)二年(1910)。坐西北朝東南,建筑面積716.5平方米。由回向、私塾、石埕、門廳、天井、櫸頭、兩側風樓、大廳、后軒、護厝及小姐樓、四倒水亭等組成。布局規(guī)整,工藝精制。門廳明間壁肚飾有精美石刻及家書家訓石刻,體現(xiàn)主人崇德重文家風理念

建筑外墻東側向外延伸20米,西側向外延伸25米,南側向外延伸22米,北側向外延伸22米

20

浦源林公宮

周寧縣浦源鎮(zhèn)浦源村

始建于清嘉慶十七年(1811),道光十五年(1835)重修。坐東南向西北,由前坪、戲樓、天井兩側雙層廂房、主殿組成,建筑面積265.6平方米。主殿單檐懸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六柱,抬梁穿斗混合式構架。主殿設有神龕供奉林公忠平主塑像,兩側存清道光二十年(1840)繪制的《西游記》壁畫10幅

建筑外圍墻四周各向外延20米

21

向文書院

平和縣安厚鎮(zhèn)白石村

俗稱安厚文祠、文祠庵、朱子祠。據(jù)《平和縣志》記載,書院主祀朱熹和王陽明,配祀文昌君。始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由縣令胡邦翰主持重修,次年落成,現(xiàn)存建筑保持清代風格特征。坐南向北,兩層樓閣式建筑,歇山頂三川式屋面,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建筑面積260平方米。附屬文物有歷代碑記三方、古井一口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四、石刻及造像(1處)

序號

名 稱

年代

地 址

簡 介

保護范圍

1

永寧海防

石刻

宋、明

石獅市永寧鎮(zhèn)永寧社區(qū)

刻于宋、明。分布朝陽山上,包括宋代狀元、泉州太守王十朋所書的“鎮(zhèn)海石 ”,明代題刻《自湄州揚帆至永寧登觀海亭二首》《奉和大宗公少華先生紀觀海亭詩》《永寧衛(wèi)萬戶侯干君督屯德政之碑》《衛(wèi)侯儼峰干君德政碑記》,以及“觀海臺”“漸入佳境”“趺跏巖”“穿云逕”“池月浸”等摩崖石刻。石刻年代明確,書法藝術高超。題刻內(nèi)容見證了永寧衛(wèi)在明代海防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歷史

以“鎮(zhèn)海石”摩崖石刻為中心,西南側向外延伸146米至公園圍墻,東南側向外延伸134米至公園圍墻,東北側向外延伸84米至公園圍墻,西北側向外延伸120米至公園圍墻

五、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5處)

序號

名 稱

年代

地 址

簡 介

保護范圍

1

南雁山閩江口南岸炮臺

福州市長樂區(qū)猴嶼鄉(xiāng)象嶼村

地處閩江南岸,與北岸亭頭北雁山炮臺對峙。清順治十五年(1658)筑,光緒十年(1884)甲申中法海戰(zhàn)中被法軍所毀,光緒三十四年(1908)重筑??谷諔?zhàn)爭時期,又遭日軍飛機轟炸?,F(xiàn)存炮臺有二處,一處是基山寨西側的東口炮臺,又稱里岸炮臺,為平射炮臺,三合城門式護墻,內(nèi)存兩個炮位,由厚墻隔開,平面呈前小后大的八字形,上覆三合土頂蓋;炮位后側(西南側)是長形山體峭壁,上鑿有一小彈藥庫。另一處是南雁山麓的道頭炮臺,為前沿炮臺,炮臺由山體直接開挖而成,現(xiàn)存四個炮洞,洞口朝向江面一字排開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2

馬限山近代建筑群

清至

民國

福州市馬尾區(qū)羅星街道

馬限山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以后,英國陸續(xù)在馬限山建造了監(jiān)獄、副領事署、圣教醫(yī)院院長公寓和圣教醫(yī)院等4座磚木結構的歐式建筑。1942年民國海軍部接收英國副領事署及馬限監(jiān)獄,并在山上遍植梅樹,命名為“梅園”。梅園監(jiān)獄,坐西北朝東南,分地上、地下兩層,占地面積310平方米。英國副領事署,坐北朝南,占地面積480平方米。圣教醫(yī)院院長公寓,坐東向西,占地面積280平方米。圣教醫(yī)院由英國教會基督教中華圣公會于1901年創(chuàng)辦,1925年、1948年擴建,主要為外輪提供船員醫(yī)療和檢疫服務,共2座兩層建筑,占地面積約766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656.8平方米;195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接管馬限圣教醫(yī)院,改名為福建省馬江醫(yī)院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3

梧林近代

建筑群

民國

晉江市新塘

街道梧林社區(qū)

旅菲蔡氏華僑在20世紀30年代回鄉(xiāng)建造的西式建筑,由朝東樓、德鑨樓、順意樓組成。朝東樓,1930年建,三層鋼筋水泥西式建筑,坐東北朝西南,由主樓、回向輔樓、右側穹頂門樓合圍而成,二樓有廊道連通,上下樓有木樓梯可通達,建筑面積928平方米,總占地面積452平方米。德鑨樓,1932年建,前帶單突規(guī)科林斯柱外廊的三層鋼筋水泥西式建筑,坐西北朝東南,建筑面積582平方米,總占地面積254平方米。順意樓,1938年建,三層鋼筋水泥結構西式紅磚建筑,坐西北朝東南,建筑面積516平方米,占地面積250平方米

朝東樓、德鑨樓、順意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4

仙嶺德興堂

民國

永春縣蓬壺鎮(zhèn)仙嶺村

著名商人沈逢源于1937年開始興建,1941年落成。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334.13平方米,建筑面積1068.51平方米。平面呈長方形,二進磚石木結構,由前埕、門廳、兩廂、正廳和東西護厝等組成,共有32間房,5個天井。正廳面闊三間,進深五柱,設有神龕,祭祀祖先牌位,正中懸掛有“德興堂”牌匾一方,系國民黨元老林森所題。堂內(nèi)還有于右任、梁披云等多位知名人士的題字

建筑及門庭、花臺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5

集美學村

誠毅樓

1925年

廈門市集美區(qū)集美大學航海學院內(nèi)

原為集美學校校長辦公、生活場所,故稱“校長住宅”,1925年6月24日落成。1927年3月,學校改校董制,該樓即改稱“校董住宅”。1950年陳嘉庚回國定居,暫住此樓。1980年該樓進行加固維修,用“誠毅”校訓來命名。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205 平方米,建筑面積362平方米。兩層建筑,磚石砌體結構,機平瓦雙坡頂,紅磚清水墻,西式山墻,平面呈方形布局

東至岑東路,南至嘉庚路,西南至學校運動場,北、西北至允恭樓群保護線

6

蛟洋紅軍

醫(yī)院舊址

傅氏宗祠

1929年

上杭縣蛟洋鎮(zhèn)蛟洋村

始建于明成化至正德年間(1465—1521),多次重修,建筑面積約400平方米,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1929年6月,毛澤東和朱德率領紅四軍挺進閩西,創(chuàng)建了以龍巖、永定、上杭三縣為中心的閩西革命根據(jù)地。為了醫(yī)治在革命戰(zhàn)爭中負傷的紅軍官兵,紅四軍領導和中共閩西特委研究決定,由紅四軍軍部撥給一筆??钭鳛閯?chuàng)辦經(jīng)費,在上杭縣蛟洋石背村傅氏宗祠創(chuàng)辦了閩西第一所紅軍醫(yī)院——蛟洋紅軍醫(yī)院。蛟洋紅軍醫(yī)院是在紅四軍軍部直接領導下建立起來的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家正規(guī)的紅軍醫(yī)院

舊址東向外延伸20米至小溪,南、西向外延伸20米至后山,北向外延伸20米至國道

7

紅四軍召開群眾大會舊址郭氏家廟

1929年

永春縣橫口鄉(xiāng)福中村

始建于元至大元年(1308),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重修。坐西朝東,依山而建,通面闊22.6米,通進深26.8米,二進兩落兩層四合天井式院落。1929年8月,朱德率領紅四軍第二、三縱隊和軍部進軍閩中,進入永春縣休整、開展革命活動。在郭氏家廟前召開的群眾大會上,朱德發(fā)表演講,號召勞苦大眾團結起來,跟著共產(chǎn)黨鬧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舊址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東至民居、南至村道、西至福中村部、北至橫口中心小學操場

8

溪南下林

倉庫舊址

南洲書院

1929年

漳平市溪南鎮(zhèn)下林村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由漳平知縣趙速倡建,占地面積約3650平方米。1929年8月,朱德率紅四軍二、三縱隊進軍閩中,兩度途經(jīng)下林,曾在南洲書院召開群眾大會,號召貧苦農(nóng)民起來暴動鬧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播下了紅色種子。1949年5月,溪南下林民兵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保護了儲備于南洲書院的10多萬斤國糧,武裝解放溪南圩,打響武裝解放漳平的第一槍

舊址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9

中共三黃村黨支部舊址風車廟

1929年

寧化縣曹坊鎮(zhèn)三黃村

建于清代,坐東南朝西北,平面呈長方形,通面闊16.98米,通進深27.91米,占地面積474平方米。1929年,中共黨員徐赤生同志受長汀黨組織派遣,秘密回三黃村開展革命活動,與該村部分先進民眾在風車廟內(nèi)學習進步書刊、探索革命真理、接受革命教育,其中廖毓金等經(jīng)徐赤生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組織。1929年8月下旬,中共三黃支部在三黃村風車廟成立,廖毓金任支部書記、馬良才任組織部長、劉家祥任宣傳部長,這是寧化縣第一個農(nóng)村黨支部

舊址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10

太平區(qū)暨西陂鄉(xiāng)蘇維埃信用合作社舊址裕安堂

1929年

龍巖市永定區(qū)高陂鎮(zhèn)西陂村

建于清末,坐西南向東北,占地面積490平方米。兩進院落,前低后高,正樓為3層碉樓式建筑。1929年10月,在太平區(qū)蘇維埃領導下,西坡鄉(xiāng)信用合作社成立,不久擴展為太平區(qū)信用合作社,地址設在裕安堂。同年冬,發(fā)行一元券鈔票。太平區(qū)信用合作社是閩西最早成立的信用合作社之一

東側自外墻外延20米,西側自外墻外延38米,南側自南墻外延30米,北至村道以北20米

11

紅軍學校

舊址仰高樓

1929年

龍巖市新羅區(qū)大池鎮(zhèn)秀東村

又稱花樓,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坐東南朝西北,面積2730平方米。平面為方形,三進庭院式二層半土木結構圍合院式布局。1929年12月初,紅四軍從東江返回閩西后,將隨營學校取消,改為紅軍學校,校址設于仰高樓,校長和政治委員仍由朱德、毛澤東擔任,石遲峰任總隊長,鄧子恢任政治委員。這是紅四軍第一次與地方共同舉辦培養(yǎng)軍事政治人才的學校。1930年1月底,紅軍學校遷往龍巖城,改為閩西紅軍學校

建筑滴水線四周各向外延伸15米

12

閩西紅軍醫(yī)院舊址福興樓

1930年

上杭縣溪口鎮(zhèn)陳屋村

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坐北朝南,方形土樓,占地面積1560平方米,建筑面積5600余平方米,留存有紅軍標語。1930年10月,閩西紅軍醫(yī)院從龍巖小池遷至大洋壩陳屋村福興樓,醫(yī)院內(nèi)設中、西、內(nèi)、外等醫(yī)科室,并附設有制藥廠,羅化成任院長。次年11月,醫(yī)院遷往白砂賴坑。閩西紅軍醫(yī)院在此期間,救治紅軍傷員數(shù)千人

舊址東向外延伸30米至村部,西向外延伸20米至陳群友房屋,南向外延伸30米至陳榮群房屋,北向外延伸50米至農(nóng)田

13

里田紅四軍駐地舊址豫章公廟

1930年

清流縣里田鄉(xiāng)里田村

俗稱“凹頭廟”,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1),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重修并增建右側書齋,現(xiàn)存建筑為清代風格。坐西朝東,建筑面積638平方米。1930年1月,朱德率紅四軍第1、3、4縱隊由連城北團進入清流的李家寮,翻越鰲峰山后,經(jīng)嶂下、留坑、江坊、長校等地抵達里田,部隊曾于豫章公廟內(nèi)駐扎

舊址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14

江坊紅十二軍駐址柳恕婁謙堂

1931年

清流縣長校鎮(zhèn)江坊村

始建于清光緒年間(1892),坐東北朝西南,平面呈不規(guī)整的梯形,由前后兩堂和左、右橫屋組成,建筑面積約1141平方米。1931年1月,紅十二軍部分進駐清流里田、長校一帶,協(xié)助中共福建省委工作團發(fā)動群眾開展分田分地運動,并相繼建立了荷坑、下謝、長校、黃石坑、江坊等鄉(xiāng)蘇政權和里田區(qū)蘇政權,部隊曾駐扎江坊柳恕婁謙堂。留存紅軍標語6版20條(幅)

舊址四周各外延伸20米

15

紅一方面軍物資儲運站饒坪大圣廟

1932年

光澤縣鸞鳳鄉(xiāng)饒坪村

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重建,坐南朝北,建筑面積608平方米。1932年11月8日,周恩來、朱德率紅一方面軍連克建寧、泰寧、黎川、光澤縣城,并將收繳的部分槍支、彈藥、大米、油鹽和布匹等物資秘密轉移到饒坪大圣廟。饒坪區(qū)黨員干部、游擊隊和廣大群眾將其分批轉移到太平庵、會仙巖、玉形宮、坪溪、二都等地,保障了紅軍的物資供應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100米

16

東方軍第六兵站舊址

池氏祖厝

1933年

將樂縣安仁鄉(xiāng)澤坊村

始建于清,坐北朝南,三進院落,占地面積403.5平方米,建筑面積約500平方米。1931年6月在此成立泰寧縣澤坊區(qū)革命委員會和黨組織。1933年8月,東方軍轉入以將樂為主要方向的第二階段作戰(zhàn),安仁、朱口等蘇區(qū)與邵武的橋頭和順昌的大干二區(qū)連成一片,成為東方軍兵力投送和軍需補充的重要后方,其間交通線成為紅軍進出順昌、延平一帶作戰(zhàn)的重要通道。為此,在澤坊村的池氏祖厝設立東方軍第六兵站,作為東方軍連接順昌、將樂、泰寧至江西瑞金等地18個兵站中的兵站之一

舊址圍墻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17

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舊址陳氏祠堂

1933年

安溪縣金谷鎮(zhèn)溪榜村

陳淑媛(莫耶)之父陳錚于民國初年建造的具有西洋風格的建筑,坐北向南,建筑面積133.5平方米。1933年8月,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成立,管轄范圍東起南安詩山、金淘、碼頭、永春湖洋,西至安溪長坑,北達德化三班、蓋德,南至同安梧峰,面積達3000平方公里,人口量30萬人。蘇維埃政府機關曾設于陳氏祠堂

舊址圍墻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18

彭湃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陳氏宗祠

1933年

寧化縣湖村鎮(zhèn)巫坊村

建于清代,坐東北朝西南,占地面積385平方米。平面呈長方形,主體為單進式磚木結構建筑。1933年7月22日,中央人民委員會第四十六次會議決定增設彭湃縣,由寧化的安遠、河龍排、巫坊、泉上以及建寧的均口等地組成。彭湃縣委、縣蘇維埃機關駐地寧化巫坊村,其中縣蘇維埃政府設于此

舊址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19

中國工農(nóng)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舊址雙興堂

1934年

尤溪縣臺溪鄉(xiāng)臺溪村

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坐北向南,平面呈橫向長方形,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221平方米。1934年7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在尤溪軍事行動期間曾居住在雙興堂。堂內(nèi)留存紅軍標語11幅

舊址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20

紅七軍團銅鐵嶺戰(zhàn)斗

舊址

1934年

明溪縣夏陽鄉(xiāng)旦上村

分布于九天山,由山腳前沿戰(zhàn)壕、山腰支援和通訊戰(zhàn)壕及山頂防御戰(zhàn)壕組成,總長約8.2公里。戰(zhàn)壕有四種類型,分別為環(huán)狀戰(zhàn)壕,用于防空及對地作戰(zhàn);單兵作戰(zhàn)戰(zhàn)壕,用于對地作戰(zhàn);長條形壘石群體作戰(zhàn)戰(zhàn)壕,用于集群對地作戰(zhàn);戰(zhàn)壕間交通線,用于戰(zhàn)術調(diào)整及物資運輸。1934年3月,紅七軍團第19師在銅鐵嶺兩次伏擊前往歸化(明溪)的國民黨李默庵部第10師,共殲敵六百多人,俘敵數(shù)百人,繳獲一批機槍、步槍和其他軍用品,取得了戰(zhàn)斗的勝利,遲滯了福建方向國民黨軍向中央蘇區(qū)的進攻步伐,部分減輕了中央蘇區(qū)面臨的軍事壓力

山腳前沿戰(zhàn)壕:南至懸崖邊沿,北至戰(zhàn)壕邊沿外5米,西至公路邊沿,東至戰(zhàn)壕邊沿外5 米。

山腰支援和通訊戰(zhàn)壕:南至戰(zhàn)壕邊沿外5米,北至公路邊沿,西至公路邊沿,東至戰(zhàn)壕邊沿外5米。

山頂防御戰(zhàn)壕:南至戰(zhàn)壕邊沿外5米,北至公路邊沿,西至山道邊沿,東至公路邊沿

21

中國工農(nóng)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舊址庭美堂

1934年

尤溪縣坂面鎮(zhèn)坂面村

始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20世紀30年代重建,坐西向東,占地面積3425平方米,建筑面積2517平方米。1934年7月6日,紅七軍團從瑞金出發(fā),開始執(zhí)行北上抗日先遣隊這一特殊艱巨的任務。在紅九軍團掩護和配合下,紅七軍團過長汀、連城、永安縣境,打下大田縣城,經(jīng)尤溪以東,進到閩中地區(qū)(水口一帶)后繼續(xù)北上。在尤溪期間,紅軍曾在丁尾厝庭美堂居住,堂內(nèi)現(xiàn)存4幅墨書紅軍標語

舊址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22

紅一方面軍獨立二十四師駐址育成公祠

1934年

長汀縣南山鎮(zhèn)橋下村

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間(1696),坐東朝西,建筑面積2117.4平方米,占地面積3447.3平方米。1934年4月,國民黨東路軍向長汀南山松毛嶺逼近,紅一軍團、九軍團、紅二十四師奉命阻擊。8月,紅二十四師奉命由中復村轉移到橋下村集結,師部設在育成公祠。10月,紅一方面軍獨立二十四師、紅九軍團在“松毛嶺保衛(wèi)戰(zhàn)”中浴血鏖戰(zhàn)七天七夜,遲滯了敵人加速推進的步伐,為中央縱隊和中央紅軍進行戰(zhàn)略轉移贏得寶貴時間

舊址東外延12米至謝仰宋、謝煜輝、謝政輝宅外墻,南外延10米至謝玉長宅外墻、外延20米至謝家梨宅,西外延50米至中廖公路,北外延10米至謝仰明、謝林芳宅,其余空地外延20米

23

山坊閩北紅軍獨立師第一團駐地舊址群

1936年

將樂縣大源鄉(xiāng)山坊村

由謝氏家廟、富貴房祖厝、謝氏大院組成,整體格局保存較好,總占地面積169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499平方米。1935年初,閩北紅軍獨立師師長黃立貴率獨立師第一團向將樂、邵武、泰寧三角地帶挺進,揭開了創(chuàng)建將樂九仙山游擊根據(jù)地的序幕。1936年5月,黃立貴、馬長炎分別率領第二、第六縱隊在將樂進行游擊活動,大源成為閩北紅軍游擊隊活動的重要區(qū)域之一。游擊隊在大源山坊村謝氏家廟建立閩北紅軍獨立師第一團黨支部、謝氏大院建立游擊隊營地、富貴房祖厝建立起秘密的地下交通情報點。閩北紅軍獨立師于1938年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五團,北上抗日

各舊址四周圍墻各向外延伸20米

24

小蘆溪點編舊址秀蘆

陳氏家廟

1937年

平和縣蘆溪鎮(zhèn)秀蘆村

系蘆溪陳氏開基祖廟,1935年重建,現(xiàn)存建筑由半月池、前坪、門廳、前天井、中堂、后天井、正堂、化胎及右橫屋組成,左橫屋存基址,占地面積3937平方米。1937年9月4日,根據(jù)閩西南軍政委員會與國民黨軍政當局合作抗日協(xié)定,閩西南人民抗日紅軍第四、五支隊和永定、永東、永埔、永和埔等縣人民抗日義勇軍在小蘆溪接受點編,改編為閩西人民抗日義勇軍第一支隊第二大隊,史稱小蘆溪點編,標志著閩西南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最終形成。部隊在秀蘆陳氏家廟及周邊土樓駐扎三十多天,并在秀蘆陳氏家廟多次召開干部會議及群眾大會,次年改編為新四軍第二支隊四團,北上抗日

東至祖厝柚園上農(nóng)田,西至池塘東岸小村道,南至供銷倉庫前小水溝,北至秀蘆小學后側墻,面積約7784.15平方米

25

福建省立師范學校舊址群

1939—1945年

永安市大湖鎮(zhèn)大湖村、坑源村

由賴榮厝、大厝、上晶厝、賴氏家廟、若駒公房組成,總建筑面積9822平方米。前身為1903年陳寶琛在福州創(chuàng)辦的全閩師范學堂,1936年與省立莆田、尤溪等 4校合并為省立師范學校,1938年遷至永安文廟;1939年由于日軍轟炸永安,省立師范緊急遷往永安大湖,1942年改為福建省立永安師范學校;1945年10月遷回福州。賴榮厝、大厝、上晶厝、賴氏家廟、若駒公房為省立師范在大湖期間的校舍。福建省立師范學校舊址群是永安抗戰(zhàn)文化形成、發(fā)展、壯大的重要見證

賴榮厝、大厝、上晶厝、賴氏家廟、若駒公房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六、擴展項目(6處)

序號

名 稱

年代

地 址

簡 介

保護范圍

備注

1

桂峰蔡氏

宗廟

尤溪縣洋中鎮(zhèn)桂峰村

由蔡氏宗祠與祖廟兩處建筑組成。宗祠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坐南朝北,建筑面積421平方米。由門前空坪、門樓、內(nèi)空坪及石旗桿、內(nèi)臺階、高臺明、下堂、中天井、廂房、正堂、后花臺、水井等組成。祖廟始建于明末,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重建,坐南朝北,建筑面積967平方米,平面呈長方形。由空坪、照壁、石旗桿林、下堂、中天井、廊廡、高臺明、正堂、五級后花臺、兩口小水井、兩側石護坡、花園等組成

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與第七批、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桂峰蔡氏民居合并,更名為桂峰建筑群

2

朱德率紅四軍第二、第三縱隊出擊閩中大田史跡群舉人厝、玉潤堂、蛇形厝

1929年

大田縣屏山鄉(xiāng)屏山村、楊梅村,均溪鎮(zhèn)

玉田村

1929年8月,朱德率領紅四軍二、三縱隊和前委機關從漳平進軍閩中,進入德化縣路口鄉(xiāng)、濟屏鄉(xiāng)(現(xiàn)為大田縣屏山鄉(xiāng))一帶開展革命活動,留下了紅四軍二、三縱隊和前委機關舊址舉人厝、紅四軍駐扎地舊址玉潤堂、紅四軍第二縱隊駐扎地舊址蛇形厝等革命史跡。舉人厝,因出過文、武舉人而得名。清代建筑,坐西朝東,建筑面積為121.06平方米。8月22日,部隊抵達濟屏鄉(xiāng)(現(xiàn)屏山鄉(xiāng)),前委機關和指揮部設于此。玉潤堂,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積為495.5平方米。8月22日,部隊抵達濟屏鄉(xiāng)(現(xiàn)屏山鄉(xiāng)),部分紅四軍駐扎于此,在正堂次間檻窗的墻壁上留有“菜□□、米6文、油□□,共□□元。紅軍”標語。蛇形厝,清代建筑,坐西朝東,建筑面積423.29平方米。8月23日,部隊挺進路口鄉(xiāng),24日召開群眾大會,第二縱隊駐扎于此

舉人厝:建筑四周各外延伸20米。

玉潤堂: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

蛇形厝: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作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朱德率紅四軍第二、第三縱隊出擊閩中大田史跡群的擴展項目

3

坑口紅色交通站舊址

挹春堂

1930—1934年

上杭縣溪口鎮(zhèn)大厚村

原為張氏民宅,建于清代,坐西北朝東南,占地面積21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88平方米。中央紅色交通線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由中共中央專門設立的,為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通往閩西、贛南中央蘇區(qū)的一條重要秘密通道。坑口挹春堂是中央紅色交通線上的重要交通站點之一,承擔著遞送黨的重要文件書信和情報,運送中央根據(jù)地急需物資,護送重要干部出入中央蘇區(qū)的任務。其間還發(fā)生了挹春堂住戶不畏艱險、支持紅軍送情報的革命故事

舊址東向外延伸20米至后山,南向外延伸20米至張偉福、張其林房屋,西向外延伸20米至河道,北向外延伸20米至松香站

作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央蘇區(qū)紅色交通線史跡的擴展項目

4

陳塘紅軍第四醫(yī)院后勤部舊址新厝里

1933年

寧化縣石壁鎮(zhèn)陳塘村

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積約為1037.98平方米。由畔池、前坪、大門、門廊、天井、對廳、主堂、后廳、廂房及兩側橫屋組成。1933年初,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在陳塘設立紅軍第四醫(yī)院,主要收治在東線戰(zhàn)斗中的傷病員,其中后勤部設于陳塘村新厝里

建筑滴水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作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陳塘紅軍第四醫(yī)院舊址的擴展項目

5

抗戰(zhàn)時期大田“第二集美學村”舊址群后池祠、磐山祠、青松堂

1938—1946年

大田縣均溪鎮(zhèn)玉田村

1938年5月,因抗戰(zhàn)爆發(fā)、廈門失陷,集美學校被迫內(nèi)遷,直到1946年全部遷回廈門,前后經(jīng)歷八年。后池祠、磐山祠、青松堂為抗戰(zhàn)時期“第二集美學村”的學校、宿舍。后池祠,始建于明,清末重建,坐西朝東,土木結構,建筑面積為556.95平方米,曾作為集美高級農(nóng)林職業(yè)學校。磐山祠,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一進五開間布局建筑,坐西朝東,建筑面積為293.16平方米,曾作為集美高級商業(yè)職業(yè)學校。青松堂,始建于宋,清末重建,一進五開間帶雙護厝建筑,坐南朝北,建筑面積為543.06平方米,曾作為集美高級農(nóng)林職業(yè)學校

后池祠:北、東、西三側由建筑外墻向外延伸15米,南側由建筑外墻向外延伸10米。 磐山祠和青松堂:建筑滴水四周向外延伸10米

作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抗戰(zhàn)時期大田“第二集美學村”舊址群的擴展項目

6

圍頭八二三炮戰(zhàn)遺跡戰(zhàn)地坑道、1—4號炮臺

1958年

晉江市金井鎮(zhèn)圍頭村

1958年8月23日,海峽兩岸爆發(fā)了“八·二三”炮戰(zhàn),離金門僅5.6海里的圍頭村是主要戰(zhàn)場之一。戰(zhàn)地坑道、1—4號炮臺均位于圍頭半島面向金門的濱海地帶,均由花崗巖條石砌筑,坑道長度400多米,炮臺呈喇叭口,對應的方向有通道連接指揮所及出口。圍頭民兵哨所為附屬文物

1—3號炮臺及連接坑道,坑道出入口及墻體上部地面各向外延50米。4號炮臺及連接坑道,坑道出入口及墻體上部地面各向外延20米

作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圍頭“八·二三”炮戰(zhàn)遺跡的擴展項目

(來源: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報)

相關新聞
福建制定今冬明春校園疫情防控方案 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校門

臺海網(wǎng)12月8日訊(海峽導報駐福州記者 林芹)福建將合理安排學校師生寒假和春季開學,省內(nèi)高校做好適時提前放假的準備。導報記者昨日從省教育廳獲悉,福建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學校及科研攻關組根據(jù)我省情況,正式制定出臺今冬明春校園疫情防控工作相關要求。我省明確,各級各類學校要繼續(xù)把好校門關,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校門。   我省要求...

12月6日福建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例,為馬來西亞輸入

臺海網(wǎng)12月7日訊 據(jù)福建省衛(wèi)健委發(fā)布: 一、境外輸入疫情 12月6日0—24時,福建省報告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例,為馬來西亞輸入(廈門市報告)。 當日報告新增境外輸入疑似病例0例。 當日報告新增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者0例。 截至12月6日24時,福建省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204例,已治愈出院158例,目前住院46例,無死亡病例;現(xiàn)有報告境外輸入疑似病例0例;現(xiàn)有報...

詳情!5日福建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6例

臺海網(wǎng)12月6日訊 據(jù)福建省衛(wèi)健委發(fā)布: 一、境外輸入疫情 12月5日0—24時,福建省報告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6例(無癥狀感染者轉確診5例),其中印度尼西亞輸入4例、日本輸入1例(均為福州市報告),美國輸入1例(廈門市報告)。 新增病例1:RIAN,男,35歲,國內(nèi)住址:吉林省吉林市大湖開發(fā)區(qū)。11月26日乘坐MF856航班從印度尼西亞至福州。抵達福州后,按規(guī)定進行新冠...

福建省級名單公示!你的家鄉(xiāng)上榜了嗎?

福建省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推廣總站公示 臺海網(wǎng)12月5日訊 據(jù)福建省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廳網(wǎng)站發(fā)布 2020年福建省美麗休閑鄉(xiāng)村名單、福建省休閑農(nóng)業(yè)示范點名單公布,快來看有你家鄉(xiāng)嗎? 2020年福建省美麗休閑鄉(xiāng)村名單(40個) 福州市(4個) 福清市一都鎮(zhèn)東山村 長樂區(qū)營前街道長安村 閩清縣雄江鎮(zhèn)梅雄村...

惠及487.6萬人!福建上調(diào)一項養(yǎng)老金最低標準

臺海網(wǎng)12月5日訊 據(jù)“福建財政”微信發(fā)布 又漲啦!福建城鄉(xiāng)居民基礎養(yǎng)老金最低標準上調(diào)! 經(jīng)福建省政府同意,我省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基礎養(yǎng)老金最低標準從7月1日起上調(diào),由每人每月123元提高到130元,這一政策可惠及487.6萬60周歲以上參保人員。 這是“十三五”以來我省第四次提高城鄉(xiāng)居民基礎養(yǎng)老金最低標準,從2016年的每人每月85元提高到目前的130元,年均增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