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到底哪里的粽子最好吃?這就來讓大家品一品

現(xiàn)在,粽子早已從節(jié)慶食品變身為百姓日常的方便美味。
雖然常見,但粽子的品種變化萬千。從粽葉到餡料,再到包裹的形狀,每個地區(qū)都有不同的選擇和做法,福建到底哪里的粽子最好吃?
白粽 | 最原汁原味的粽子
福州自古就有做白粽的習俗,還會在其中加入花生。由于白粽沒有餡料,全是糯米制成,所以食用時大多會蘸白糖。
福州白粽摒棄了一切內(nèi)餡,只需用純白至透明的粽子蘸取一些白糖,咬下一角,白糖的顆粒在唇齒之間逐漸融化,糯米的香甜原味在嘴中彌漫。
如果有機會進入福州蒸粽子的廚房,這里的空氣充斥糯米香味,其中又摻著淡淡葉香,仿佛身處一個樸實純粹之境,定會讓你你似缺氧般貪婪吸入。
豆沙甜粽 | 最甜蜜的粽子
福建人喜甜食,廈門也不例外哦。甜味的粽子味道清淡,受到廣大廈門市民的青睞。剝開墨綠色的箬葉,只見潔白的米團里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花生,甜而不膩。
紅棗、豆沙都是常見的餡料,有的還輔以果脯。將粽子包成斜四角形或者三角形,嗜甜之人往往還佐以白糖食用。
閩南燒肉粽 | 最誘人的粽子
在70年代,鄧麗君的一首閩南語歌曲《燒肉粽》,那個時候開始就把燒肉粽的名字唱響了全國各地。
燒肉粽是福建閩南傳統(tǒng)風味小吃。端午節(jié)時,閩南地區(qū)家家戶戶備有肉粽,供奉神明先祖。燒肉粽選料講究,配料多樣,歷史悠久,油潤不膩,色澤紅黃閃亮,以獨有的風味,享譽海內(nèi)外。
燒肉粽的發(fā)展特點就在于一個燒字,也就是說必須得趁熱吃,這也是閩南的一道傳統(tǒng)的風味小吃。
每到端午時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制作自家肉粽,浸洗粽葉、腌制大肉、包裹粽子,在這里不過是手到擒來的技能。
蛋黃板栗粽 | 最營養(yǎng)的粽子
蛋黃板栗粽也是粽子大家庭的一員,用營養(yǎng)豐富的板栗、蛋黃等作為主要材料做成。清新的粽葉混含著板栗香氣,讓人垂涎欲滴,而加入一顆蛋黃,又讓香甜的粽子帶上一絲咸味,風味獨具。
圖 | 平平淡淡蛋黃與板栗,看似不相干的食材,在這一枚肉粽里倒是相輔相成。板栗、蛋黃、肉要以合適的比例放入粽子中,高溫的浸潤下,溢出香潤的肉汁,綿軟的栗子恰好中和了肉的油膩,散發(fā)出一種草葉清香,而蛋黃則讓這一份鮮美更上一層樓。
豹紋粽 | 最酷的粽子
所謂的豹紋粽,其實就是包了一層曬干竹葉的粽子。福安豹紋粽以別具一格的造型吸引了一大波吃貨的關注。吃豹紋粽別忘了白砂糖,裹上一層白砂糖那吃起粽子來才是真正的美味。
也許,那顆在你饑餓難耐時,溫暖過你脾胃的白糖保豹紋粽,就是你心中不容爭辯的天下第一美味。
菅葉粽 | 最有故事的粽子
關于菅葉粽有一個這樣的傳說:相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小時幫人放牛,有一次,他放的牛跑到畬民菜園吃菜,一個畬家阿婆用竹枝把牛趕走。朱元璋看見后,反怪阿婆打他的牛,氣勢洶洶地說:“等我以后有出頭之日了,要殺掉你們畬民。”后來朱元璋稱帝,下旨到處殺畬家人。畬家人只好四處逃散,躲在閩東各個深山老林避災。到了端午節(jié),畬家人不敢下山采大竹葉包粽子。有一位族長想到用山上隨處可采的長長的菅葉來包,擺上供桌祭祖及祭奠被朱元璋殺害的本族宗親。大家看了,紛紛學著這樣做,從那時起,畬家端午包菅葉粽的習俗,一直延續(xù)至今。
畬族人家包的菅葉粽,形似枕頭,又稱“枕頭粽”。吃菅葉粽的時候,會早早備好紅糖液,蘸一蘸,那縷縷蘸糖的粽香,絕對能讓你欲罷不能!
福建大地上到底有多少種粽子,顯然不得而知。

不管粽子的餡料如何發(fā)展,萬變不離其“粽”,粽子的本質(zhì),早就超越了簡單的飲食需求,變成了寄托思念和安慰的節(jié)日,它傳繼承古老的傳統(tǒng),也激發(fā)未來的想象。對于漂泊在外的人來說,若是在某個高速休息站覓到一個熱騰騰的家鄉(xiāng)粽子,便是嘗到了鄉(xiāng)愁的滋味。
其實哪里的粽子都抵不過家人親手包的!你們說是不是這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