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開始的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匯算(以下簡稱年度匯算),有人收獲驚喜,有人收獲“驚嚇”。4月1日,不少市民測算了自己的匯算結果,有人退稅夠買一部華為P40手機,有人卻要補繳夠買幾部P40的稅,還有人算出來不退不補,當了一回“吃瓜群眾”。
31日,國家稅務局在官網發(fā)布《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匯算辦稅指引》,詳細指導納稅人辦理2019年度個稅年度匯算業(yè)務。大量納稅人涌進“個人所得稅”App查看自己的年度匯算結果,導致系統崩潰,直到晚上還在“開小差”。

不少納稅人在匯算時遇到了各種問題,其中一些指引已經給出了答案,納稅人自行對照辦理即可,也有些問題指引沒提到,我們選取較有代表性的問題,請稅務專家一一解答。

查詢頁面

看到這個界面,意味著你還沒登錄
問:專項附加扣除中的大病支出包括哪些項目?補牙算不算?隆鼻、割雙眼皮等醫(yī)美算不算?
答:這里的“大病”并不是指具體病種,也不是一定要得重病,而是指看病的花費比較“大”。具體規(guī)定為:納稅人發(fā)生的與基本醫(yī)保相關的醫(yī)藥費用支出,扣除醫(yī)保報銷后個人負擔(指醫(yī)保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000元的部分,由納稅人在辦理年度匯算清繳時,在80000元限額內據實扣除。
也就是說,只有進入基本醫(yī)保目錄的醫(yī)藥費支出,才可以納入匯算進行扣除,不在醫(yī)保目錄的,不能扣除。
舉個例子。補牙、隆鼻、割雙皮等,都屬于醫(yī)美范圍,不在基本醫(yī)保目錄中,因此不能算大病支出;因感冒發(fā)燒引發(fā)的門診、住院甚至ICU等醫(yī)藥費支出,在醫(yī)保目錄中,只要納稅年度內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000元(包括配偶、未成年子女的支出,但只能分別累計,不能合并累計),就可以匯算。比如孩子去年看病累計自付20000元,那么20000-15000=5000元就可以納入匯算。
問:同事之間收入差不多,為什么有些人補稅,有些人退稅?有人退得多,有人退得少?
答:退補稅多少,主要是每個納稅人扣除情況不一樣導致的差異。比如,二孩和一孩家庭、本人是否獨生子女、本人是否有后續(xù)教育、有無公益捐贈等差異。同時還要考慮有沒有工資薪金以外的收入。
問:有多項收入的,匯算時工資薪金以外的收入都要全額計入嗎?
答:年度匯算對象是個人年度綜合所得,指的是合并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收入、稿酬收入四項。其中,工資薪金(包括一次獎金)全額計入,另外三項減扣計入,其中,勞務報酬與特許權使用收入按減扣20%計入,稿酬按減扣20%再打7折計入。
通俗理解,包括年終獎在內的工資薪金,都要100%計入;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收入打8折計入;稿酬打5.6折計入。
納稅人在匯算時不需要自己計算,導入這些收入項目,系統會自動按比例計入。
問:外單位發(fā)的稿酬、勞務報酬等,有些在“個人所得稅”App里能查到,有些查不到,查不到的也要匯算進來嗎?
答:查不到的外單位收入,如果確實已經收到,可以采用手動增加方式添加,完整申報。
問:從外單外取得的收入,有些預繳個稅顯示為0,有些預繳不是0,兩類都要匯算進來嗎?
答:是的,都需要匯算進來,這樣才能保證年度綜合所得收入的完整性,得出正確的應納稅額。
問:去年我被公司派駐海外一段時間,駐外期間的收入要不要匯算?怎么匯算?
答:需要匯算。但匯算方式要看具體情況,比如工資是由國內發(fā)放,還是駐外機構發(fā)放,匯算方式不一樣的,具體可以咨詢稅務機構。
根據規(guī)定,居民取得的境外收入,不能在“個人所得稅”App里自助匯算,而要去稅務部門辦理。
問:匯算提交完成,發(fā)現填報有誤,還能撤回修改嗎?
答:可以。如果已經申請退稅并已進入國庫辦理環(huán)節(jié),要等國庫辦理結束之后再更正;如果未申請退稅或者已經申請但退稅流程還在稅務機關受理、審核等環(huán)節(jié),可以先取消退稅申請之后更正申報。
在“個人所得稅”App上匯算的,依次進入首頁“我要查詢”—“申報查詢”,找到需要更正的申報,作廢,再重新匯算。

問:匯算結果顯示我要補稅500多元,可不可以假裝沒看見?
答:不可以。補稅不超過400元的,可以享受免申報,也就是可以不補稅,但超過400元的,必須及時、足額補足稅款,不然,會影響個人納稅信用等級,受到多部門聯合懲誡,同時還要補繳稅款和滯納金。上一年度欠稅的補繳截止日期是次年6月30日,也就是年度匯算截止日。
問:我是做保險銷售的,扣除各種費用后,去年應納稅所得額28萬多,匯算時新增了三項專項附加扣除,總額36000元,匯算結果告訴我可以退稅7000多元。我看了一下,適應稅率好像沒有發(fā)生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么多退稅?
答:適用稅率確實沒變,但因為你的收入比較高,應納稅所得額累計部分最高稅率已在20%。照此計算,增加36000元專項附加扣除額,退稅結果當然會超過7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