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fā)生以來,全國各地派出330多支醫(yī)療隊、4.2萬名醫(yī)護人員支援湖北。因為同根,他們千里馳援不舍晝夜;因為同鄉(xiāng),我們倍感自豪時刻牽掛。央視新聞推出#我的同鄉(xiāng)英雄#系列人物盤點,邀請他們來到聚光燈下,拍一組照片,用圖像記錄感動。
截至2月25日,福建派出12批醫(yī)療隊1393名隊員支援湖北,分駐武漢、宜昌、襄陽的18家醫(yī)院、2家疾控中心、1家檢測中心。
大福建把最硬的鱗借給你們了!
待疫情過去,迎接我們的英雄平安回家!
陳蘭
出征武漢心里既擔心又驕傲,擔心愛我的人牽掛我,驕傲能沖在第一線。

剛到武漢比較陌生,聽到一首歌,歌詞里有一句“兄弟姐妹”,一看到這四個字,就控制不住了,真的是想哭的感覺。
因為來到這里不是孤軍作戰(zhàn),而是兄弟姐妹一起作戰(zhàn),所以這個讓我特別有感觸。
周曉芬
我們的“戰(zhàn)場”與病毒,只有一門之隔,我們的工作就是把好這道“門”。

“來,吹口氣,看看眼鏡有沒有霧氣。”“頭發(fā)要捋好,一絲都不能暴露。”“防護服的拉鏈要拉到頂。”“口罩勒得耳朵疼是吧,那帽子先戴。”……為了把好病毒防控的每一道程序,堵住每一個縫隙,這樣的動作和叮囑每天都在重復。
林三秀
把第一批治愈患者送出院時,真的體會到滿滿的職業(yè)成就感 。

作為護士長,要協(xié)調的事情很多,對于醫(yī)療隊員,我只有一句話:“有什么問題,一定打電話給我,我24小時手機都不關機。”對于患者,要把他們當親人,好好照顧和鼓勵他們,大家一起并肩戰(zhàn)斗。
黃輝萍
走之前,10歲的兒子對我說:媽媽,你一定要平安歸來,回來我?guī)湍阆匆荒甑耐?,拖一年的?。

女兒才滿周歲,10歲的兒子也需要我,但這個非常時期先考慮大家,沒辦法考慮小家,這是誰都會做出的抉擇!作為黨員,專業(yè)又對口,這是光榮的使命。愛人和孩子都非常支持,我也沒有后顧之憂了。
陳捷
我們來了,就是來“清艙”的!

閩江漢水,與子同袍;山海迥異,日月同天。大醫(yī)精誠,止于至善;勇士逆行,攜手共戰(zhàn)。不把疫情徹底消滅,決不收兵!
石嵐
出征時,我爸偷偷和我媽說:我們不能哭,要不然女兒會更擔心。

被通知要來武漢的時候興奮又激動,同時也有些許害怕,但當真的來了,看到病房里可愛的武漢人,害怕一下就煙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被需要的幸福感!
他們需要我們,我們的到來是值得的!
趙淑好
我把隊員們帶來武漢,也一定會將他們平安帶回!

家人剛開始不同意我報名,出征前一晚還擔心我的安危,他們不是醫(yī)生護士,不理解醫(yī)務人員對患者的感情——救死扶傷是我們的天職。
我一遍遍給他們做思想工作,最終得到了家人的理解與支持。身有重任,必須不負使命。
陳公平
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我就要盡到百分之百的努力。

我所在醫(yī)療隊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接管重癥病房,那是最難啃的“骨頭”。作為參加過抗擊“非典”和“H1N1”的“老兵”,這個重擔我必須扛。
大家說我是“定心丸”, 那我就得讓他們安心。
林建
來支援時其實沒有太多想法,我有能力,國家需要,那我就來。

我們的工作就是與時間賽跑,核酸篩查樣本量大的時候,每天都得從早上8點持續(xù)奮戰(zhàn)到第二天凌晨,最晚的一天,我們走出實驗室時,已經(jīng)是次日凌晨5點多了。
加油!老鄉(xiāng)!照顧好自己,盼早日凱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