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德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新疆戈壁灘上度過的。1963年5月,他接受了研制測量核爆炸沖擊波壓力自記儀的任務(wù),擔任組長。只有一年多的時間,工作條件又很差,他只能日夜加班設(shè)計,加工時下車間跟班,終于按期完成了參試前的全部的技術(shù)準備和考核工作,并參加了首次核試驗。在這次試驗中,小組的鐘表壓力自記儀取得了成功,組織上給他記了個人二等功。這套儀器經(jīng)過改進和完善后,比美國的同類儀器更可靠更準確,重量只有它們的1/5至1/10,造價也低多了,很快就被推廣到所有參試單位,后來還獲得了國家三等發(fā)明獎。在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和同伴先后獲得30多項科技成果獎,立一、二等功各一次。
去世前27天,林俊德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為不影響工作,他拒絕手術(shù)和化療,并抓緊每分每秒,整理移交了一生積累的全部科研試驗技術(shù)資料,直至生命的最后。
2012年5月31日——林俊德生命的最后一天,他仍然拖著虛弱的身體,堅持在病房爭分奪秒地工作。
戴著氧氣面罩,身上插著導流管、胃管、減壓管和輸液管,他還在沖鋒——
鼠標在緩緩移動著,手在不停地顫抖著……
一旁的生命監(jiān)護儀在不斷告警,生理數(shù)據(jù)在令人揪心地跳動著……
視線已漸漸模糊,他卻反復叮嚀著需要交接的某重大國防科研項目相關(guān)資料。
慳吝的時間不肯給這位可敬的科學家臨終的從容。來不及把筆記本上5條提綱的內(nèi)容填滿,來不及整理完電腦中全部文檔,甚至來不及給親人以更多的囑托和安慰,20時15分,這顆赤子之心便匆匆停止了跳動,距最后一次離開辦公電腦只有5個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