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持久戰(zhàn)
在高溫纏綿的第15天18時
中央氣象臺繼續(xù)發(fā)布高溫黃色預(yù)警
其中 重慶中西部、湖北東部、湖南、江西
浙江中西部、福建東南部和西北部
以及吐魯番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區(qū)
最高氣溫將達37~39℃ 局地可達40℃以上
中央氣象臺還特意發(fā)布了高溫中暑氣象預(yù)報
山西西南部、陜西中部和東南部、江蘇南部、
上海、浙江、安徽南部、湖北東部、
福建、江西、湖南、廣東東北部、
貴州東北部、重慶、四川盆地東部
等地較易發(fā)生中暑
昨天下午
福建省氣象臺繼續(xù)發(fā)布高溫橙色預(yù)警信號
全省有44個高溫橙色預(yù)警正在生效中
受副熱帶高壓控制
29日我省大部分縣市最高氣溫可達35℃以上
其中南平中南部、三明中東部、福州西部的部分縣市
和其余的局部縣市最高氣溫可達37℃-38℃
未來一周
我省大部分地區(qū)還將繼續(xù)“燒烤”模式
高溫持續(xù)維持在35-37℃之間,局部達38-39℃
31日~8月1日,臺風(fēng)云雀逐漸靠近,中層逐漸轉(zhuǎn)為偏西氣流控制,中部地區(qū)低層水汽輻合條件,午后部分有陣雨或雷陣雨,局部有大到暴雨,其余地區(qū)以多云天氣為主。
8月2日,塊狀副高位于華北和東北,云雀趨向華東沿海,受其南側(cè)偏西氣流影響,全省天氣多云到陰,有分散性陣雨或雷陣雨。
8月3~4日,副高略有南壓,我省受偏東南氣流影響。全省天氣多云到陰,有陣雨或雷陣雨。
8月5~7日,副高減弱北縮,南海有低值系統(tǒng)發(fā)展,我省受偏東氣流影響,全省以多云為主,局部有陣雨或雷陣雨。
什么?云雀逐漸靠近?
云雀不是往日本去了嗎?
怎么回事?
來看看它的奇葩路徑
來自@中國氣象愛好者消息:云雀“倒插門”反向登陸日本。大家都知道,登陸日本的臺風(fēng)一般都是往東北走或者往北走的,很少有往西走登陸的。這是因為,日本一般在東亞大槽東邊,副高西北邊或北邊,臺風(fēng)當(dāng)然會順著副高北側(cè)的東北或偏北氣流走。但今年形勢亂套,副高極其偏北,日本現(xiàn)在在副高南邊,所以云雀會被副高強行拽出個急轉(zhuǎn)彎,順著它南邊的偏西氣流,西行登陸日本。
云雀很可能成為先登陸日本本土、后“登陸”我國的“二手臺風(fēng)”。這種走位可謂歷史罕見,歷史上只有1966年臺風(fēng)winnie先登陸日本和韓國,再登陸我國遼寧,但登陸遼寧時已經(jīng)變性為溫帶氣旋。
不過云雀即使登陸我國,強度也會非常弱,大致是熱帶低壓或熱帶風(fēng)暴。會帶來一些雷雨和東風(fēng),江浙滬和山東的高溫屆時可能會稍有緩解,但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尤其是上海和浙江,畢竟臺風(fēng)西南側(cè),還是有“吃下沉”,變得更熱的可能性的。
更扎心的是,據(jù)中國天氣網(wǎng)消息,由于副高北上,再加上臺風(fēng)“云雀”靠近,南方陰雨天氣增多,高溫+降雨 簡直就像下開水。
@福建氣象提醒,正值盛夏時節(jié),氣溫高,濕度大,有利于不穩(wěn)定能量的積蓄,在午后達到高值后容易形成降雨,并常伴有電閃雷鳴、強風(fēng)等。所以,近期我省還是會多午后雷陣雨,并可能伴有上述的強對流天氣,有外出游玩的人員要加強防范,一旦遇到強對流天氣要記得及時躲避。
歷史上這些暑熱奪命事件,驚呆了
天這么熱,
我們靜一靜
來聊聊“暑熱往事”——
蘇軾、李清照和鄭成功經(jīng)歷的暑熱。
1101年8月24日
蘇東坡怎么死的?是熱死的?
蘇東坡是熱死的!這說法當(dāng)然不完全對,那時候他被少年皇帝宋哲宗從惠州再貶往儋州(海南),哦不,嚴(yán)格地說,應(yīng)是福建人章惇(時任宰相)貶了蘇的。1100年,宋哲宗早逝,弟弟趙佶,也就是文藝青年宋徽宗閃亮登場了,徽宗對文藝人才那是相當(dāng)?shù)目梢?。此時60多歲的蘇軾也就得以北歸。
此時蘇軾身體極差,又正趕上暑熱高溫,走的是水路,雖在水上行,想必船上也有個頂棚遮擋烈日,但還是曬冒了泡,旅途勞頓中,按照漳州人林語堂的說法可能是因暑熱得了“阿米巴性痢疾”而死,蘇軾的一生定格在1101年農(nóng)歷7月28日(公元8月24日)。
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寫:
他的生命力受到了破壞,不是皇帝,也不是章惇,而大概是阿米巴菌。河邊的濕潮氣悶很難受,他讓船移到轉(zhuǎn)為涼爽的地方。
……
七月十五,他的病況惡化。夜里發(fā)高燒,第二天早晨牙根出血,覺得身體特別軟弱。他分析癥狀,相信他的病是來自“熱毒”,即一般所謂傳染病。他相信只有讓病毒力盡自消,別無辦法,用各種藥進去干涉是沒用的。他拒絕吃飯,只喝人參、麥門冬、獲菩熬成的濃湯,感覺到口渴,就飲下少許。他寫信給錢世雄說:“莊生聞在有天下,未聞治天下也。如此而不愈則天也,非吾過矣。”錢世雄給蘇東坡幾種據(jù)說頗有奇效的藥,但是蘇東坡拒不肯服。
宋代《槐蔭消夏圖》(資料圖)
1129年7月8日
蘇軾是豪放派之宗師,而李清照則是婉約派之翹楚。
李清照有不少作品寫的與夏天有關(guān),比如兩首《如夢令》“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寫的應(yīng)是春夏之交;“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寫得就應(yīng)是夏日荷塘之景,看來是夏日里的一次愉快的游賞。
李清照和夫君趙明誠的感情那是沒的說的,古時候的夫妻楷模,有那首著名的《一剪梅》為證: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是她寫給趙明誠的“情書”。
李清照的父親叫李格非,姥爺叫王珪。這王珪當(dāng)過宰相,名門?。∧勤w明誠的家世也不俗,父親叫趙挺之,也當(dāng)過宰相。而李清照與另外一位北宋末年的宰相——仙游人蔡京也是親戚!
捋一捋這層關(guān)系:王珪生了一堆兒女,其中大女兒的女兒就是李清照;王珪的一個孫女,嫁給了蔡京,所以李清照和蔡京的老婆是表姐妹的關(guān)系,所以蔡京就是李清照的表姐夫或者表妹夫。另外插一句:王珪的還有個孫女也嫁了個宰相——叫秦檜,杭州岳飛墓前跪著的石像中不是就有個王氏嗎!所以秦檜也是李清照的表姐夫或表妹夫。
明代仇英《船人形圖》(資料圖)
那么和暑熱有什么關(guān)系?
往下看——
1129年3月,被革職在家的趙明誠接到新任命,讓他到與福建詔安、平和交界的潮州去做知府,于是他帶著妻子李清照和十多車收藏品(趙明誠是金石名家,著有《金石錄》),去潮州赴任。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赴任之路卻變成了逃亡之路。此時金兵犯境。
他們一路逃亡先到了江西,然后進入安徽,這一路上夫妻之間言語也不多,氣氛也有些尷尬。此時天氣熱了起來,他們來到安徽和縣烏江岸邊,當(dāng)年西楚霸王項羽敗走自刎于此。李清照感慨頗多,一首《夏日絕句》脫口而出: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此刻,趙明誠就在身邊,這首詩詞讓他想起了兩年前在做江陵知府時失職的表現(xiàn):那時士兵叛亂,作為最高長官的趙明誠不思平叛,反而臨陣脫逃。趙明誠羞愧難當(dāng),也為自己的懦弱自責(zé)。
一路奔波逃亡,當(dāng)他們到達南京時已是農(nóng)歷八月,趙明誠因暑熱病倒,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按新歷算是7月8日)死在了南京,終年48歲,永遠(yuǎn)地離開了他的愛妻。李清照在《祭趙湖州文》中說: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
蘇漢臣《荷塘消夏圖》(資料圖)
800多年之后,在泉州靈應(yīng)寺巖下挖出一塊墓志銘,墓志銘的主人趙氏,趙氏的哥哥正是趙明誠。趙明誠死后,李清照后半生顛沛流離,曾有人認(rèn)為李清照可能來泉投靠過小姑,但至今無確鑿證據(jù)。
趙明誠在兄弟中排行老三,他的二哥叫趙思誠。在《福建通志·人物志》中有一段記載趙家二公子的:“趙思誠,字道夫,高密人。父挺之,崇寧宰相。思誠與兄存誠相繼成進士,弟明誠亦有學(xué)問。建炎南渡,存誠帥廣東,與思誠謀移家所向,以泉南俗淳,乃自五羊抵泉,因家焉。”清乾隆版《泉州府志》也記載,趙思誠曾任泉州太守,洛陽橋是蔡襄主持修建的,多次在颶風(fēng)(臺風(fēng))中損壞,而參與過修復(fù)的就有當(dāng)時的地方官趙思誠。趙思誠后來還去了江西九江做官,但最后又回到泉州居住,可能因此,趙氏來泉并定居了下來。
1662年6月23日
鄭成功的死一直是個謎
1662年2月6日收復(fù)臺灣后僅僅4個多月,鄭成功便即去世,那一年鄭成功才38歲。6月23日,這天正是夏至前后。
從臨終前的異常表現(xiàn)和當(dāng)時鄭氏集團內(nèi)部斗爭的背景看,有人認(rèn)為鄭成功是被人投毒殺死的。林時對的《荷牐叢談》道:“(成功)驟發(fā)顛狂,咬盡手指死”;而夏琳的《閩海紀(jì)聞》也說,鄭成功臨終前將藥投之于地,然后“頓足扶膺,大呼而殂”,鄭大概察覺出有人謀害自己,但為時已晚。
就在前一年(1661)順治帝崩,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繼位,也就是康熙皇帝;鄭氏降將黃梧向鰲拜建議“平賊五策”,內(nèi)容包括長達20年的遷界令,自山東至廣東沿海二十里,斷絕鄭成功的經(jīng)貿(mào)財源;毀沿海船只,寸板不許下水;同時斬成功之父鄭芝龍;挖鄭氏祖墳……
在臺將士水土不服,使得人心惶惶,鄭成功的兒子鄭經(jīng)又在澎湖與乳母私通……所有的壞消息傳來,讓鄭成功內(nèi)外交逼,他脾氣火爆,急火攻心也就順理成章。江日升的《臺灣外志》記載,鄭成功病情一開始并不嚴(yán)重,還能看書、觀臺、飲酒。但沒幾日便撒手人寰,頗為詭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