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月26日訊 據(jù)東南網(wǎng)報道,昨天上午,省政協(xié)第十二屆一次會議開幕。記者從會上獲悉,去年福建省通過出臺保護傳承專項政策措施、摸清家底加大戲曲保護力度、推進戲曲精品創(chuàng)作取得成效、加強展演擴大福建戲曲影響、加強地方戲曲人才隊伍建設、組織戲曲進校園進鄉(xiāng)村等六個方面,使地方戲曲保護與傳承取得新進展和新成效。
在出臺保護傳承專項政策措施方面,2017年福建省出臺《福建戲曲保護傳承弘揚工程實施方案》,確定了促進戲曲保護傳承的30項任務;出臺了《福建省舞臺藝術(shù)精品工程實施方案》,精心組織我省首批重點劇目評選,安排726萬元資金支持9個重點戲曲劇目創(chuàng)排;下?lián)?950萬專項補助47家非遺地方劇種院團公益演出;下?lián)?124.5萬元扶持54個傳統(tǒng)戲曲非遺項目。
在摸清家底加大戲曲保護力度方面,我省牽頭完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全國公布了348個劇種,我省摸清了23個戲曲劇種現(xiàn)狀,并對省內(nèi)652個國有和民營戲曲演出團體進行了登記。
在推進戲曲精品創(chuàng)作取得成效方面,高甲戲《大稻埕》榮獲第14屆“五個一工程”獎,成為10部獲獎戲劇作品之一,并獲“曹禺劇本獎”。閩劇《雙扇蝶》參評“國家舞臺藝術(shù)精品創(chuàng)作扶持工程”,成為我省首部入選重點扶持的劇目(全國僅10部),同時獲得國家藝術(shù)基金年度滾動資助,并與南音《鳳求凰》一起入列“全國舞臺藝術(shù)重點創(chuàng)作劇目名錄”。閩劇《黃勉齋》等入選“戲曲劇本孵化計劃”和“劇本扶持工程”劇目。
在加強展演擴大福建戲曲影響方面,高甲戲《大稻埕》、閩劇《雙蝶扇》入選第十五屆中國戲劇節(jié);民營閩劇團《蘇泰還鄉(xiāng)》晉京參加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梨園戲樂隊、南音、泉州籠吹入選中國民族器樂民間樂種組合展演;木偶戲《施公案》、南音《釵頭鳳》等8個節(jié)目入選全國曲藝、木偶劇、皮影戲優(yōu)秀劇(節(jié))目展演(入選數(shù)全國最多)。“國家京劇電影工程”前兩期唯一武戲《大鬧天宮》舞臺版,成功首演并在央視戲曲頻道播出。在2018年新年戲曲晚會上,薌劇《谷文昌》、梨園戲《董生與李氏》表演獲得好評。
在精心組織戲曲進校園進鄉(xiāng)村方面,2017年,從匯集各劇種838個劇(節(jié))目中,精選490個和133個作為今年戲曲進校園、進鄉(xiāng)村劇目。建設(提升)1000多個地方小戲臺,全省院團送戲下鄉(xiāng)超過6000場,走進校園更加常態(tài)化。創(chuàng)新戲曲傳播推廣方式,在省少兒圖書館設立地方戲曲VR體驗館,完成第一批我省五大劇種的20個經(jīng)典戲曲動漫作品,2017年12月開展“戲曲動漫文化體驗大課堂”活動,當月舉辦活動20多場,受眾超過2000人。
在加強地方戲曲人才隊伍建設方面,舉辦福建省第27屆戲劇會演劇本征文,從征集到的104個劇本中評選出一批優(yōu)秀劇本,發(fā)現(xiàn)了一批優(yōu)秀年輕劇作家。舉辦全省第九屆青年演員比賽,戲劇組共有109名選手獲獎,獲獎選手涵蓋我省重點地方劇種和瀕危劇種。復排莆仙戲《目連救母》等全本連臺大戲,傳承瀕臨失傳的劇種獨特技藝。實施名老藝人師帶徒“薪傳計劃”,出臺《特聘戲曲導師培養(yǎng)學生管理辦法》,舉辦編導和舞美研修班。閩劇吳則文獲中國戲劇梅花獎,5人入選文化部“名家傳戲”工程,9人入選文化部戲曲人才培養(yǎng)“千人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