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結合,讓市場秩序更公平
一處違法,處處受限。連江縣的一家知名企業(yè)因逾期未年報,被列入企業(yè)經營異常名錄并公示在“國家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福建)”(下稱“一張網”)上,在當地評選龍頭企業(yè)時遭一票否決……
下轉第4版
?。ㄉ辖拥?版)
這是我省各級政府落實涉企信息歸集、公示和應用的“一張網”,也是推進企業(yè)事中事后監(jiān)管、強化社會共治共用的“一張網”。從2014年起探索建設公示平臺,到建成這張“網”,再到通過國家驗收,福建一直走在全國前列。
截至目前,我省的“一張網”已歸集公示省、市、縣三級3477個部門的涉企信息6700多萬條,其中抽查檢查信息22萬多條,對列入“黑名單”的企業(yè)在獲得貸款、土地出讓、招投標和授予榮譽稱號等13個方面依法進行限制或禁入。
更重要的是,“一張網”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部門聯動。迄今,平臺已向省發(fā)改委、人行、國土等部門推送共享各類監(jiān)管信息近69萬條;公示法院推送的失信被執(zhí)行人信息70多萬條、股權凍結信息7000多條;全省5679家金融機構通過“一張網”查詢使用企業(yè)信用信息66156次,對相關失信企業(yè)進行了信貸限制。
建設“一張網”,是我省為解決減權、放權過程中出現的“放而不管”“一放了之”和承接落實不到位等問題的切實舉措之一。
為實現放后管住,管而有序,我省不斷完善減權放權監(jiān)管責任清單制度。省政府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建立健全減權放權事項監(jiān)管責任清單的通知》,對2013年以來取消、下放的行政許可事項,逐項明確責任單位、事中事后監(jiān)管職責,明確下放及承接部門職責。
同時,為加強事中事后監(jiān)管,我省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編制“一單兩庫一細則”,梳理公布隨機抽查事項12597項,基本實現全省隨機抽查監(jiān)管全覆蓋。目前,已有34個省直部門公布抽查事項清單,涉及工商、食品藥品監(jiān)管等領域300多個事項。
省級行政審批“三集中”改革也正有序推進,28個省直單位制定實施方案,加快構建“審監(jiān)分離、批管并重”的工作機制,強化政府履行監(jiān)管職責。目前,16家省直單位設立行政服務中心(窗口),9家省直單位完成行政審批機構掛牌工作,80%行政審批事項實現集中辦理的目標基本實現。
工商、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紛紛推進信用分類監(jiān)管。如對守信企業(yè)試行書面檢查,信用狀況良好企業(yè)抽查比率降至1%,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企業(yè)抽查比率可提高到20%,失信企業(yè)一律實地重點檢查。
此外,我省還正在探索“互聯網+監(jiān)管”,建成全省統一的網上辦事大廳和網上行政執(zhí)法平臺,并在11個省直單位和莆田、平潭開展行政權力運行網上公開試點工作……
優(yōu)化服務,
讓百姓少走冤枉路
日前,在市民服務中心公證處窗口前,福州市民張曉嘉驚喜地發(fā)現,辦理未婚公證,不用再去民政部門開具婚姻狀況證明。原來,去年8月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后,公證處窗口人員主動向民政部門了解申請人婚姻狀況,無需額外證明材料即可開具未婚公證了。
“審批部門主動調查,不僅保證證明材料的真實性、可靠性,也最大程度省去群眾來回跑的麻煩。” 福州市公證處主任黃桂平表示。
此次行動中,福州市行政(市民)服務中心還率先探索實行“證明清單”模式,公布189項辦理事項相關聯的證明材料清單,這意味著“清單之外無證明”將有章可循。
廈門的退休職工廖女士也感受到優(yōu)化服務帶來的便利。正當她以為因材料不全而無法報銷外出旅游時的醫(yī)療費時,她被告知原需提供的來回實名機票或車票、船票、出差證明一樣也不需要,只要寫一份個人承諾書即可。
長期以來,辦事時需證明“我是我”一直為百姓所詬病。在我省統一部署下,去年下半年以來,全省各級各部門積極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進一步優(yōu)化辦事流程,提高服務效率。截至目前,省級部門共精減證明證照及申報材料事項251項;市級平均保留證明證照事項336項,精簡140項,各類繁瑣證明、奇葩證明、循環(huán)證明得到有效清理。
如果說“放管服”三者之間,“放”是前提,“管”是關鍵,“服”便是落腳點。全面推行“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辦事清單便是我省倒逼簡政放權、全面優(yōu)化服務的重要舉措。目前,已累計公布3批“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辦事清單,其中省級816項,市、縣、鄉(xiāng)平均公布1014項,到去年底已達總事項的80%以上,全省90%以上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
“清單公布以來,得到企業(yè)和群眾廣泛認可,辦事群眾普遍反映少走了冤枉路、多辦了貼心事。”省審改辦有關人士表示。
同時,全面深化行政審批標準化改革。省政府印發(fā)《深化行政審批標準化改革的指導意見》,從審批事項設立、審查審核規(guī)則、服務場所建設、網上審批運行、辦理機制創(chuàng)新、監(jiān)督檢查及評價等6個方面提出具體的規(guī)范和標準,制定《操作指南》,并逐項分解,細化為34項項目標準、75項操作規(guī)范,提出具體、可操作的目標和任務,讓企業(yè)和群眾輕輕松松辦成事、辦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