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 最想和阿嬤打電話
在沈陽,26歲的廈門姑娘戴慧莉收獲了個人冠軍,這對于由籃球轉(zhuǎn)練擊劍的她,幾乎是功成身退的最好理由。但未能團體奪冠,一直是她“心口的朱砂痣”。進入十三運的備戰(zhàn),已經(jīng)成為教練的戴慧莉又拿起了劍,選擇了日日與夢想與壓力作伴。
來到全運年,戴慧莉起初狀態(tài)不錯,在積分賽中兩次奪得個人冠軍,然而最后一站她不慎崴傷腳踝,休養(yǎng)了一個月才勉強重回訓練。作為女隊里的“精神領(lǐng)袖”,這一休把她的備戰(zhàn)打亂了。
“我二十幾歲的時候沒什么傷病,結(jié)果一復出兩個膝蓋就不行了,不巧上次崴腳又沒有好徹底。”面對同樣復出但準備更充分的孫超,她糊里糊涂就輸?shù)袅恕?/p>
個人賽未能衛(wèi)冕,戴慧莉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團體賽前一天,她在訓練中忍不住掉淚了。“壓力太大了!又堅持了四年,就是為了圓團體這個夢!”對于擔任“收尾”的擔心,幾乎把她壓垮。李喆透露,隊里也及時應變,決定讓她打2號位“控制比賽節(jié)奏”。
擦干眼淚,昂首上場。戴慧莉拖著并不利索的兩條腿,將賽前制訂的戰(zhàn)術(shù)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來。決賽中段,兩個人再度交手,她穩(wěn)穩(wěn)控制著對方進攻的距離,帶著5∶3的比分漂亮完成任務。“總不能連吃兩次虧。作為老隊員,之前打過了,就應該知道關(guān)鍵點在哪里。”
賽后,四朵“金花”先是哭成了淚人,又一起開懷大笑。提到全運會,我們常說“四年厲兵秣馬”,然而夢想的堅持,往往遠超這個時間。“這枚金牌不僅僅屬于我們四個,隊里很多人都付出了十幾年辛苦。”決賽出彩的年輕隊員陳冰冰說。
“現(xiàn)在最想打電話給我阿嬤(奶奶)!”戴慧莉看了看脖子上的金牌,“我小時候是她帶,后來當了運動員離開家,隔天都要給她打電話。”來天津10天了,為了專心備戰(zhàn),她還不曾撥通阿嬤的號碼,“好想她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