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福建日報7月28日報道 近日,福建省消委會根據上半年消費咨詢投訴熱點,梳理出涵蓋虛假宣傳、預付式消費、寵物診療、承諾不兌現等方面的維權典型案例,警示經營者恪守法律紅線、誠信經營,并為消費者規(guī)避風險、依法維權提供清晰指引。
承諾不給兌現
2023年4月,廈門消費者劉女士向當地某教育科技公司支付1099元購買初級社工課程,雙方明確約定“考試未通過可退701元”。然而當劉女士未通過考試申請退款時,該公司卻以各種理由反復推諉,直至今年2月7日,劉女士通過消協(xié)315平臺投訴后,廈門市集美區(qū)消保委介入調解,商家才退還欠款。
福建省消委會指出,培訓機構以“未達目標即退費”吸引學員,締結相應合同后即成立。當退款條件成立時,經營者無權無故拖延或拒絕。在此提醒消費者,簽訂合同時需逐項核對條款與宣傳是否一致,尤其明確退費條件、周期等關鍵信息。對合同中未體現的重要承諾,務必要求書面補充,同時妥善保存合同、付款憑證等證據,方便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在安溪縣,消費者高某基于某珠寶店“一口價黃金日后可換克重黃金”的口頭承諾,下單了一款一口價6000元的黃金飾品。但當高某要求兌現承諾時,商家卻以“內部規(guī)定變更”“成本差異”為由拒絕,聲稱“履行承諾會導致店鋪虧損”。經當地消協(xié)調解,商家最終同意為高某更換等值克重黃金。
福建省消委會強調,口頭承諾并非“空頭支票”,經營者不得以所謂的“內部規(guī)定”對抗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商家作出承諾前應充分評估成本與風險,一旦達成交易,就需承擔履約責任,不能將經營調整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收費暗藏貓膩
“扣款項目的小字根本發(fā)現不了,自動續(xù)費也沒提醒,想退錢是難上加難。”這是寧德某科技公司換電租賃業(yè)務用戶的共同遭遇。該公司旗下APP的包月套餐存在多重貓膩:扣款項目用小字體隱藏、自動續(xù)費前無任何提醒、扣費后僅發(fā)簡單短信、退款流程冗長卡頓。經寧德市蕉城區(qū)消委會介入,企業(yè)已被要求整改,包括明示條款、優(yōu)化退款流程等。
福建省消委會指出,此類行為已侵犯消費者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根據法律規(guī)定,經營者提供格式條款時,若未對自動續(xù)費等重大利害關系條款進行提示或說明,致使對方未注意或理解與其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消費者有權主張該條款無效。消費者開通服務前也需仔細閱讀條款,重點關注字體小、顏色淺的提示內容,定期核查支付記錄;遇異常扣費可主張解除合同并要求退款。
自動扣費套路多,寵物醫(yī)療領域也頻現“糊涂賬”。省消委會此次公布的一項維權案例顯示,一名消費者帶著生病的寵物貓到某動物診所就醫(yī),僅進行了抽血化驗和簡單包扎,便被收了460元的診療費。該消費者由此對費用提出疑問:診所未懸掛《診療服務收費價目表》,獸醫(yī)僅口頭報價,未說明具體項目及收費依據,也未提供書面清單。經市場監(jiān)管部門核查,該診所被責令整改,最終向消費者退還60元,并規(guī)范公示了《診療服務收費價目表》。
福建省消委會強調,診療前診所必須明確告知費用構成并征得消費者同意。消費者選擇寵物診所時,也應先核查《動物診療許可證》等資質,確認是否在顯著位置公示了詳細的《診療服務收費價目表》后再接受服務。同時留存服務協(xié)議、票據、病歷等材料,避免陷入“收費說不清”的糾紛。(來源:福建日報 記者 林智嵐 實習生 吳俞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