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27歲女性在海南三亞游玩時疑被蛇咬傷后不幸身亡,這消息激起社會各界對蛇類安全的高度關注。與此同時,一個分享如何辨別是否蛇咬傷,是什么蛇咬傷的以及如何處理傷口等科普視頻的抖音賬號“啊寶”迅速走紅。這個賬號短短一周漲粉近500萬,目前粉絲數已近900萬,視頻點贊近3000萬。
這個賬號的主人公“啊寶”真名何火寶,是個土生土長的漳浦人。這位捕蛇救蛇經驗豐富的民間高手,接受記者采訪時,講述了他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故事。
年少與蛇結緣
天賦異稟開啟捕蛇之路
1980年,何火寶出生在漳浦縣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彼時的鄉(xiāng)村,青山環(huán)繞、草木豐茂,蜿蜒的山路與幽深的草叢是他童年最常嬉戲的樂園。年少時,他總愛赤腳穿梭在山間野地,聽蟬鳴、追蝴蝶,也正是這樣的成長環(huán)境,不僅鍛煉出他膽大的個性,更讓他與蛇結下了不解之緣。
13歲那年盛夏的午后,何火寶像往常一樣在村后的竹林玩耍,突然他看到一道影子從腳邊閃過,定睛一看,竟是一條竹葉青蛇,彼時正盤踞在竹根旁吐著信子。換作其他孩子早已嚇得哭喊著跑開,可何火寶卻屏住呼吸,眼睛死死盯著毒蛇,觀察它的一舉一動。
“當時也不知道哪來的膽子,就覺得它翠綠翠綠的,顏色鮮艷,想近距離瞧瞧。”何火寶回憶道。他慢慢蹲下身子,找準時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把按住蛇,成功將其捕獲。這一次偶然的經歷,點燃了他對蛇類的好奇與熱情,也開啟了他的捕蛇之路。
在漳浦農村老家,何火寶仿佛天生就帶有與蛇溝通的“神秘力量”。村里的老人常說:“這娃身上有股讓蛇害怕的勁兒。”每當夜幕降臨,田間地頭常有蛇類出沒,村民家中一旦發(fā)現蛇,總會第一時間請他幫忙。“記得有回王阿婆半夜起來上廁所,一推門就看見一條菜花蛇盤在門檻上,嚇得直哆嗦。接到電話時都快凌晨1點了,我抄起工具就往她家跑。”何火寶笑著說,“到了現場,我就輕輕喚了兩聲,那蛇像是聽懂了似的,慢慢就放松了警惕,我順勢就把它拎了起來。”
在一次次的捕蛇實踐中,何火寶不斷積累經驗。他會仔細觀察不同蛇類的活動規(guī)律——竹葉青蛇喜歡棲息在潮濕的竹林,金環(huán)蛇常在夜間沿著田埂游動;也會研究蛇類的攻擊特點,比如眼鏡蛇在感受到威脅時會立起前半身、展開頸部皮褶。
初中畢業(yè)后,面對拮據的家境和對蛇類的癡迷,何火寶毅然走上了專業(yè)消除蛇患的道路。“那時候捕蛇,一方面是為了生計,另一方面是真的喜歡和蛇打交道。看著這些神秘的生物,總覺得有探索不完的奧秘。”何火寶坦言,那些年,他捕過最兇猛的過山峰,也救助過受傷的水蛇,在與蛇類無數次的“親密接觸”中,逐漸成長為十里八鄉(xiāng)聞名的“捕蛇能手”。
轉折公益之路
從捕蛇人到救蛇俠
2000年后,國家林業(yè)局(現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發(fā)布《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將更多蛇類(如烏梢蛇、黑眉錦蛇等)納入保護范圍,禁止無證捕捉和販賣。何火寶的人生也迎來重大轉折。2001年,他去廈門發(fā)展。閑暇時間,他反復研讀法律條文,還參加過不少野生動物保護講座,他深刻意識到,那些他少年時捕過的蛇類,是維系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一環(huán)。
2009年,何火寶開始協助廈門警方公益捕蛇。在之后的16年里,手機24小時待命,無論暴雨傾盆還是寒風凜冽,只要接到求助電話,他都會第一時間奔赴現場。
救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蟒蛇,更是何火寶公益路上的重要使命。一年深秋,他在塔頭后山巡邏時,發(fā)現一條被廢棄漁網死死纏住的大蟒蛇。何火寶顧不上被蛇誤傷的風險,跪在潮濕的泥地里,小心翼翼地用剪刀一點點剪開漁網。
“它疼得直甩尾巴,好幾次差點抽到我,但我不敢停手。”何火寶說。解救后,他連夜將蟒蛇帶回臨時救助點,戴著橡膠手套為其清創(chuàng)。經過整整一周的精心照料,當蟒蛇終于有力氣盤起身體,吐著信子試探周圍環(huán)境時,何火寶眼眶濕潤了:“那一刻,感覺所有辛苦都值了。”
從捕蛇人到救蛇俠,何火寶用十幾年的堅守,完成了從“與蛇對抗”到“與蛇共生”的蛻變,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生態(tài)保護的擔當。如今,何火寶不僅是廈門警方的“捕蛇專家”,更是林業(yè)部門的“蛇類救助顧問”。他經常深入社區(qū)、學校,開展蛇類科普講座,教居民如何辨別毒蛇、遭遇蛇類時如何自我保護。“以前村民見到蛇就想打死,現在大家知道該聯系我們救助了。”他欣慰地說。
抖音科普“出圈”
致力傳播知識守護生命
2019年5月16日,何火寶在抖音平臺發(fā)布首個視頻《今天救的》,視頻中展示他救治的大蛇。從此,他開始在抖音上持續(xù)發(fā)布各類毒蛇科普視頻,內容涵蓋毒蛇的識別方法、被咬傷后的緊急處理辦法等。他的視頻沒有專業(yè)團隊的策劃和包裝,都是他個人用手機拍攝,發(fā)布也很隨意,但正是這種真實和專業(yè),吸引眾多網友的關注。
“被蛇咬傷后,千萬不要用嘴吸毒液,也不要劇烈運動,要保持冷靜,第一時間撥打120,并記住蛇的樣子或者拍照。”在視頻中,何火寶總是耐心地向網友科普著蛇咬傷的正確處理方法。他還會對一些網絡上流傳的關于蛇的錯誤內容發(fā)表看法,明確提醒網友不要被這類視頻誤導。
三亞女游客疑被蛇咬傷身亡的悲劇發(fā)生后,人們在痛心惋惜之余,對蛇類安全知識的渴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何火寶和他的抖音賬號“啊寶”進入了大眾的視線,也迎來爆發(fā)式的粉絲增長,最高一天內漲粉超190萬。連日來,他的手機響個不停,來自全國各地甚至國外的求助電話絡繹不絕。醫(yī)院的醫(yī)生護士、慕名來聯系的普通網友,都希望能從他這里得到關于蛇咬傷的準確判斷和救治建議。面對這些,何火寶表示壓力很大,但他堅定地說:“即使一天要接數百個電話,忙得不可開交,我也會堅持做好科普工作,希望能幫助更多人。”
對于廣大市民,何火寶也給出衷心的建議和提醒:“首先,深夜盡量不要在外面溜達散步,如果出行,盡量選擇寬敞明亮的道路行走,尤其是要遠離草叢和樹林。其次,如果不幸被蛇或其他東西咬傷,一定要及時拍照記錄,或者記住其樣子,以便向醫(yī)生準確描述,這對于判斷蛇類品種、選擇合適的血清治療至關重要。”(閩南日報記者 李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