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都盼著他們來,他們唱得太好了!”1月9日晚7時,在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里,一場露天演唱會即將開唱,75歲的齊奶奶提早近兩個小時便在現(xiàn)場守候,她是“看到組合”的鐵桿粉絲。
“看到組合”是由一群視障人士組成的國內(nèi)首支阿卡貝拉(多聲部純?nèi)寺暉o伴奏演唱)演唱團體。目前,組合核心成員共有五名,分別是林鵬、陳金燦、黃延平、李艷冰、陳炎明。他們中,有盲人按摩師、歌手等,自2009年組合成立以來,“看到組合”正在被越來越多人看到,在抖音上就擁有近20萬粉絲。
排練:靠一次次練習(xí)記住每件樂器的位置
9日下午4時,陽光斜灑在位于福州倉山區(qū)的福建省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外,而三樓的排練廳卻一片靜謐,這是“看到組合”每日排練的地方。
“哈哈,我只是個‘打雜’的。”成員陳炎明笑得憨厚,他正忙著制作音樂小樣。別看陳炎明調(diào)侃自己是個“打雜”的,實際上,他身兼多“職”,架子鼓、笛子、口風(fēng)琴……

9日晚,在福州南后街,天氣寒冷,但觀眾熱情不減
瞧,演出時,他總拿著兩根小棍兒“打空氣”,有時還被觀眾調(diào)侃:“難道是用來裝飾的?”陳炎明介紹,這是空氣架子鼓,由兩塊踏板、兩根打擊棒和一個接收器組成,演奏“空氣架子鼓”時,全憑心中的感覺。
“剛開始拿到空氣架子鼓時,我也摸不著頭腦。”陳炎明只能靠一次次練習(xí),將每一個镲和鼓的位置牢記心間。

演出前,成員們仔細調(diào)音,為即將帶來的表演做準備
表演:聽隊友的呼吸聲“硬”記詞曲400余首
晚上6時50分左右,“看到組合”成員已經(jīng)各就各位。隊長黃延平站于“C”位,面前擺著一臺電子琴,林鵬、李艷冰在他左右,陳金燦端坐在音控臺前,而陳炎明則手持兩根打擊棒、腳踏節(jié)拍器準備著。
現(xiàn)場的觀眾呈半圓形包圍著組合成員,里三層、外三層,最里面的已經(jīng)蹲坐在地上了。音樂緩緩響起,《悟空》《刀劍如夢》《青花瓷》……一首首經(jīng)典曲目在三坊七巷里唱響,而將現(xiàn)場氣氛推上高潮的是阿卡貝拉版《紅日》。“阿卡貝拉表演最難的是,我們看不到指揮和提示,只能通過聽覺感知隊友的呼吸聲、節(jié)奏和旋律。”
記者在現(xiàn)場掃描點歌二維碼發(fā)現(xiàn),他們的歌單有400余首,這么多歌和歌詞,他們都能記得住嗎?“這條路,真的沒那么好走。”成員陳金燦告訴記者,他們看不到歌詞和旋律,記歌詞和曲成為一大挑戰(zhàn),這400余首歌也是在一次次排練、演出中積累下來的。有時,觀眾的點歌可能不在他們的歌單內(nèi),這時,只能依靠自己的記憶應(yīng)對。“能夠堅持這么久,全靠對音樂的熱愛。”陳金燦笑著說。
兩個小時的演出,口風(fēng)琴、架子鼓、即興演奏、笛子……“看到組合”的成員各顯神通,不斷給觀眾帶來驚喜?,F(xiàn)場,許多手機攝像頭被高舉過頭,記錄并分享這場視聽盛宴。

成員們用笑容回應(yīng)現(xiàn)場觀眾的喝彩
未來:三坊七巷是起點“我們愿意做先行者”
“2023年9月的一個下午,同樣在三坊七巷,是我們組合的第一次街頭演出。”隊長黃延平十分感慨,在那之前,他們一直以為外界會用“鄙夷”或“可憐”的眼光看待他們。作為視障人士,他們常常被貼上“盲人按摩”的標簽,有時被問候的第一句便是:“你在哪家店做按摩?”
“觀眾們的反應(yīng),完全顛覆了我們的預(yù)期,掌聲和歡呼聲此起彼伏,演出結(jié)束后,觀眾們還舍不得離開。”黃延平說,那場演出,是“看到組合”堅定走藝術(shù)道路的起點,榕城觀眾們稱贊的“好厲害”“好勇敢”,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了尊重和認可。“藝術(shù)可能是盲人甚至是殘疾人的短板,但一定不是他們的‘禁區(qū)’。”黃延平說。

成員們彼此搭肩,出發(fā)準備演出
目前,“看到組合”已兩次榮獲全國殘疾人藝術(shù)匯演聲樂類金獎,他們在抖音上擁有近20萬粉絲。“我們希望為殘疾人藝術(shù)就業(yè)開辟一條可行的路,我知道這條路很難走,但一定要有人做先行者。”黃延平說。
來源:海峽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