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2年7月,以榮高棠任團長的中國體育代表團來到芬蘭赫爾辛基,開啟了新中國的第一次奧運之旅。那一次在奧運賽場上為新中國留下第一行足跡的,是游泳運動員吳傳玉。
祖籍漳州龍海市角美鎮(zhèn)流傳村的吳傳玉,出生在印度尼西亞中爪哇一個華人家庭,從小愛好游泳,十幾歲就成了當地的游泳高手。

吳傳玉。圖源海峽都市報公眾號
1951年秋天,吳傳玉以印尼學生身份參加了在柏林舉辦的第三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jié)的游泳比賽,獲得男子100米仰泳銀牌。
當新中國運動員對他表示祝賀時,吳傳玉十分激動,大聲喊道:“我也是中國人,我也是華人!”這次比賽之后,吳傳玉與另外三位華僑教練、運動員直接飛到了北京,投身新中國的體育事業(yè)。
 吳傳玉、黃鴻九和德國教練合影。圖源福建僑報
吳傳玉、黃鴻九和德國教練合影。圖源福建僑報
1952年,吳傳玉入選了第十五屆赫爾辛基夏季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名單。由于國際奧委會向中國發(fā)出正式邀請的時間非常晚,中國代表團緊急組團,幾經輾轉抵達赫爾辛基時,奧運會已過大半,男足和男籃都無法登場,只有吳傳玉趕上了游泳比賽。
長途旅行消耗巨大,還有時差影響,吳傳玉來不及休整,進了賽場,他完成了男子100米仰泳預賽,沒能進入決賽,但吳傳玉在赫爾辛基留下的是新中國運動員在奧運賽場上的第一行足跡,也因此被稱為新中國奧運第一人。
 新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留下的第一項比賽紀錄。圖源海峽都市報公眾號
新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留下的第一項比賽紀錄。圖源海峽都市報公眾號
奧運會的經歷也讓他更加地渴望自己有一天能用優(yōu)異的成績讓五星紅旗在國際賽場上高高升起,他的夢想在1953年8月成為了現實。
當時,第四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jié)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舉行。體育比賽是聯歡節(jié)的一部分,那是當年規(guī)模僅次于奧運會的大型國際綜合性運動會。
25歲的吳傳玉進入了男子100米仰泳決賽,前半程不占優(yōu)勢的他以出色的轉身技術后來居上,以1分8秒4奪得冠軍。吳傳玉奪得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代表隊參加世界重要比賽以來的第一枚金牌。
 吳傳玉站在領獎臺。圖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公眾號
吳傳玉站在領獎臺。圖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公眾號
值得一提的是,何振梁在那一年作為翻譯參加活動,親眼目睹了吳傳玉站上最高領獎臺。48年之后的2001年7月13日,何振梁作為北京申奧陳述人,成為把奧運會帶到中國的功臣之一。
此后吳傳玉繼續(xù)刻苦訓練,1954年8月,他在一場國際比賽中以1分6秒4創(chuàng)下新的全國紀錄,這個成績與1952年奧運會的季軍相同。
兩個月后,吳傳玉飛往匈牙利訓練途中因飛機失事而不幸遇難,年僅26歲。
 2017 年,國際游泳名人堂授予吳傳玉榮譽游泳先鋒的紀念牌。圖源海峽都市報公眾號
2017 年,國際游泳名人堂授予吳傳玉榮譽游泳先鋒的紀念牌。圖源海峽都市報公眾號
如今,中國游泳選手已經許多次地登上國際大賽冠軍領獎臺,而歷史會永遠銘記,吳傳玉寫在1953年的那個第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