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窮窩窩到幸福小區(qū),“感謝政府幫我脫貧了”
講述人:劉春生 長汀縣古城鎮(zhèn)馬頭山村村民

劉春生是長汀縣古城鎮(zhèn)馬頭山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前,一家5口人擠在偏僻山村的泥坯房里,下雨時“天上下大雨,家里下小雨”,苦不堪言。如今,全家搬至幸福小區(qū)的三房兩廳安置房,寬敞明亮。 劉春生說,這些年全家人生活的改善多虧了黨和政府的幫助,讓他和家人重拾對生活的希望。 此前,和大多數(shù)因病致貧的貧困戶一樣,劉春生家因為疾病陷入困境:父親腦梗因為得不到及時救治而病逝;自己在二十幾歲時,因患糖尿病醫(yī)治不及時,出現(xiàn)并發(fā)癥導致左小腿截肢,靠配戴假肢才能正常行走,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年老體邁的母親也患有糖尿病;11歲的兒子患有先天性聽力殘疾。那時,全家的重擔都壓在劉春生妻子一個人身上,靠她打零工維持家庭生計。為了給全家治病,劉春生花光了家里所有積蓄,還東挪西借、負債累累。 眼看著劉春生的小家庭被命運的烏云籠罩,風雨飄搖,這時候,國家打響了轟轟烈烈的脫貧攻堅戰(zhàn),黨向人民莊嚴承諾“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2016年,劉春生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那時起,黨和政府出臺的各項幫扶政策關懷備至,讓我感覺陽光一下子照進了我的生活。” 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后,劉春生家被確定為造福工程易地扶貧搬遷對象,政府補助了14萬元,自己籌了10萬元,2016年11月,全家下山搬遷到南站幸福小區(qū),住進了110多平方米三房二廳一陽二衛(wèi)的的安置房。 “這個集中安置小區(qū),離縣城才6公里,長汀一中新校區(qū)、東南農(nóng)產(chǎn)品市場、動車南站、工業(yè)園區(qū)就在旁邊,小區(qū)環(huán)境真得不錯、基礎設施又好,公交通到門口,一點也不比別的小區(qū)差。”劉春生興奮地介紹道。 像劉春生這樣的貧困戶,幸福小區(qū)一共安置了394戶,共1600人左右。 家是搬下山了,可田和林地還在原來的村啊,生計怎么辦?沒想到,劉春生和妻子一直擔心的問題,政府早就替他們考慮到了。先是推薦劉春生到南站幸福小區(qū)管委會從事公益性崗位工作,配合小區(qū)的日常管理;接著,還引導劉春生當上了“小工頭”,創(chuàng)辦了長汀縣第一個扶貧車間,這個車間現(xiàn)在加工數(shù)據(jù)線,帶動小區(qū)21戶婦女就業(yè);劉春生的妻子也被推薦到離不小區(qū)不遠的稀土工業(yè)園城志磁鋼廠務工,夫妻倆人一年大概有7萬元收入。 除此之外,在政府的幫扶下,劉春生還參與了激勵性扶貧項目,開始養(yǎng)蜂,去年養(yǎng)了37箱,養(yǎng)蜂收入又有2萬多元,今年蜂蜜大豐收,預計收入又能增加不少。政府還幫助劉春生解決了兩個孩子的上學問題,學校為孩子減免了學費,還得到不少社會愛心人士的幫扶捐贈…… “今天,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衷心地感謝黨,感謝國家,感謝在脫貧路上助我一臂之力的人!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也叮囑我的孩子,要牢記恩情,努力成才,回報社會!”劉春生說。
只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就一定能夠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不斷奪取新長征路上的一個又一個勝利!
(來源:觀八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