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特色的“軍家方言島”
自清雍正朝以來的300多年,一個小鎮(zhèn)里擁有上百姓氏,這樣全國罕有的現(xiàn)象讓中山鎮(zhèn)名聲在外。與此同時,中山鎮(zhèn)的另一文化現(xiàn)象同樣罕見:這便是由軍籍人帶來的與各種方言相融合而成的軍家話,相比百姓鎮(zhèn)的成形,軍家話的歷史更為悠久,至今已有600多年,因而中山鎮(zhèn)也被稱為“軍家方言島”。
十八將軍帶軍入駐后,當時在中山形成了兩種語言,一是軍家話,二是客家話。由于駐兵來自江蘇、江西、安徽等多個地區(qū),各操不同方言,也延續(xù)了原軍隊的部分用語。但各地方言不同,士兵們和當?shù)厝私涣骼щy,為了讓官兵之間能夠更好地交流,也為了加強與當?shù)厝说穆?lián)系,駐軍官兵逐漸形成了共同的語言。
當時,十八將軍中有十一位來自江西,而贛方言又較容易掌握。軍家話就以贛方言為基礎,沿用部分原軍隊用語,融合各地方言,并且在與客家人的長期生活中,吸取客家話元素,最后在長期的蘊育中形成了如今的軍家話。
現(xiàn)在,中山鎮(zhèn)中講軍家話的人口有近萬人,占鎮(zhèn)總人口的一半。分布于老城、城中、新城、武溪、太平、龍濟、陽民、三聯(lián)以及原屬于中山鎮(zhèn)的城廂鄉(xiāng)的長居、下東村。
軍籍人對于軍家話的傳承都有強烈的獨立意識,他們不僅將軍家話傳給子孫后代,還要求嫁進軍家的媳婦也須學會軍家話,而這也是軍家話能世代相傳留存至今的原因。這部分人會講客家話,也會講軍家話,但在家中或與軍籍人在一起時,他們都用軍家話交流。
隨著時代變遷,現(xiàn)今軍家話的傳承卻遭遇一些困難,許多孩子或從小隨父母外出上學,或從小學習普通話,說軍家話的機會不多,導致許多孩子軍家話講得并不流利。為了讓這獨特的方言傳承下去,中山鎮(zhèn)中心學校數(shù)年前就將軍家話列為傳統(tǒng)文化入校園的項目之一,專門開設軍家話課堂,由專人教授孩子們軍家話。
原文鏈接: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8-04/11/content_1099341.htm?div=-1
原文標題:武平中山:“百姓”古鎮(zhèn),源遠流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