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 留住優(yōu)質(zhì)雞
象洞雞是武平縣地方特色品種,迄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屬福建省26個畜禽良種之一。2010年,象洞雞經(jīng)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通過并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名錄》。同年,在當?shù)卣墓膭钕?,當?shù)仞B(yǎng)殖戶賴瑞平投入五六百萬元,在十方鎮(zhèn)高梧村黃沙坑籌建了福建省武平縣象洞雞保種場,以保護象洞雞這個特色品種,培育出品質(zhì)更加純正的象洞雞。
“當時如果沒有對象洞雞進行保護的話,這個品種很容易就消失了。”賴瑞平現(xiàn)在是武平縣象洞雞保種場總經(jīng)理,回憶起當年的“保種路”依然記憶猶新。他告訴記者,過去象洞雞在武平以農(nóng)戶散養(yǎng)為主,不同種雞之間繁衍,更是讓純正的象洞雞越發(fā)難覓。此外,一些生長快、外銷量大、效益好的肉雞品種落戶武平,也對象洞雞品種保護構(gòu)成了嚴重威脅。
“我們基本恢復了象洞雞原有的外貌特征。”近年來,賴瑞平一直致力于象洞雞的保種工作。他說,象洞雞最主要的特征是頜下長有放射狀胡須,嘴、腳、皮膚都呈黃色,與其他的雞品種不同,成年象洞公雞一般要養(yǎng)足8個月才能上市,這有效保證了象洞雞的品質(zhì)。
與肉雞場的養(yǎng)殖方式不同,為了選出最優(yōu)質(zhì)純正的種雞,在保種場出生的象洞雞一生要經(jīng)歷“層層大選”。“種雞至少進行5輪篩選,如果是對200只雞進行篩選,最終留下來的大概只有20只。同時,我們每年還要進行品種更新,2萬只種雞,往往要淘汰1萬只左右。”賴瑞平說,現(xiàn)如今,保種場年產(chǎn)3萬羽象洞雞種雞,其中包括核心象洞雞1000羽,后備象洞雞5000多羽,擴繁象洞雞2萬多羽。象洞雞瀕臨“消失”的隱憂,正在賴瑞平的心頭逐漸褪去。
原文鏈接: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8-04/04/content_1098395.htm?div=-1
原文標題:林下飛出“金鳳凰”土雞變身“致富雞” ——聚焦武平象洞雞的騰飛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