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1月22日訊 據(jù)閩西新聞網報道,2016年“長汀好人榜”日前公布,長汀縣國稅局的包承源榮登榜內,他以15年不離不棄的大愛大孝,照顧生活無法自理的母親,獲得網絡投票的點贊。
“母親黃淑卿,祖籍閩南,抗日戰(zhàn)爭時期逃難到長汀,并在長汀與做裁縫的父親結了婚。”包承源說,“父母是第一個老師,小時候家境苦,但父母從小就教育我要崇善、尊老,父親還時常講一些孝順的故事,如臥冰求魚、割股療親等孝道故事,深深地教育了我。”
2001年秋天,77歲的黃淑卿不慎摔倒,導致股骨頭骨折,無法獨立行走,生活無法自理。母親剛摔倒的那段時間,因做牽引疼痛難忍。包承源就買了一張折椅陪在母親床前睡覺,以便晚上母親有什么需要,可以隨時照應。母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包承源夫婦就每天幫她端水洗臉、洗腳、漱口、換洗衣服。“我很感謝妻子,她非常有孝心……”包承源說,我們夫婦有個約定,白天由妻子照顧,晚上由他照顧。幫母親洗腳是包承源每天必做的功課,洗腳時還要幫母親按摩,以促進其血液循環(huán)。
為了讓母親吃得更有營養(yǎng),包承源費盡心思。早上,他用專門買的豆?jié){機做五谷豆?jié){,中午、晚上煮一些比較好咀嚼的,如蛋羹、面條、稀飯配切得細細的青菜。煮魚時,怕有魚刺、魚鱗,他一點點捏過去。包承源還特意向別人請教怎樣煮豆腐丸、瘦肉羹,現(xiàn)在這已成為他的拿手菜。有時,他還燉鴿子西洋參,把骨頭剔掉,一口一口喂給母親吃。
如何提高母親的免疫力,包承源更是想方設法,什么注射氨基酸、打白蛋白,他都用過。但母親怕打針,在與朋友閑談時,朋友介紹可以不用打針改吃某補品。包承源都是一買就6盒,母親一天三四支,從未間斷。
老人在房間待久了,難免會煩悶。包承源就利用陽光明媚的雙休日,背著母親下樓,然后讓母親坐輪椅到羅漢嶺下呼吸新鮮空氣。平日里下班回到家,他總是先到母親房間,陪母親坐一坐,聊聊天,噓寒問暖。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老包晚上10點前,一定要回家照看母親,因為母親曾說過一句話:“你不回來,我睡不著。”這句話他一直記在心里。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包承源15年就是不離不棄。如今,92歲的母親雖然躺在床上,且有時還神志不清,須進入全護理狀態(tài)。特別是晚上,每隔一兩個小時就要屙屎屙尿,老包每個晚上至少起床3次服侍母親。他說,“母親養(yǎng)育了我,盡心照料母親是做兒子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