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微博)11月6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先給珠寶標個“天價”,再打個所謂一折,是這種“抽獎”慣用的伎倆。
抽獎有貓膩
商家在兌獎?wù)f明上宣稱:“特等獎中獎率千分之一,將免費獲贈3980元翡翠項鏈一條;一等獎中獎率千分之二,可享受一折買珠寶的優(yōu)惠;二等獎中獎率千分之五,可在柜臺內(nèi)三折購買珠寶。”而記者暗訪時,動輒就遇上抽中一等獎的消費者,卻從沒見到過特等獎和二等獎
消費者質(zhì)疑
“讓執(zhí)法人員把他們的抽獎券全部刮開看看,一等獎是不是占‘千分之二’?有沒有所謂特等獎?是不是連二等獎都根本沒有?如果查實都是假的,那算不算詐騙?”
廈門網(wǎng)-廈門日報11月6日訊 “我也曾在這家名叫‘遇見’的精品店里抽中一等獎,然后花了6994塊錢買了三件珠寶。”日前,讀者程先生閱讀了本報于10月23日報道的《抽中一等獎 一折買珠寶?》,同樣遭遇抽獎陷阱的他,致電本報熱線968820反映此事。昨日下午,記者對“遇見”再次進行暗訪,發(fā)現(xiàn)抽獎活動仍在進行,抽中一等獎?wù)咭泊笥腥嗽凇J茯_的程先生質(zhì)疑說:“讓執(zhí)法人員把他們的抽獎券全部刮開看看,一等獎是不是占‘千分之二’?有沒有所謂特等獎?是不是連二等獎都根本沒有?如果是這樣,那算不算詐騙?”
讀者遭遇
6994元買回三件普通珠寶A貨
本來只想買60元的東西,不料抵擋不住一等獎的誘人獎勵,又在店里消費了近7000元——這是不久前,程先生與女友在鼓浪嶼龍頭路19號名為“遇見”的精品店里的經(jīng)歷。
程先生告訴記者,他在店里購買了60元的飾品后,收銀員便遞給他一張抽獎券。程先生不假思索,就來到店內(nèi)的“炫彩珠寶”柜臺前試試手氣。
“店員告訴我可以抽五張,我就把手伸進抽獎箱隨意拿了五張,結(jié)果前四張是謝謝惠顧,最后一張是一等獎?!背滔壬貞浾f,店員一再強調(diào)中一等獎的概率是千分之二,“我看機會難得,就買了三件珠寶,共花了6994元?!?/P>
回到家后,對著標價3萬元的珠寶,程先生越想越不對勁,“這東西怎么看都跟地攤貨沒什么區(qū)別,我不會是受騙了吧?”
事情的真相很快找著了——程先生看了本報10月23日的報道,“曝光的就是我去的那家店?!?/P>
“看到報道后的第二天,我就把珠寶拿去檢測,工作人員告訴我這三件珠寶材質(zhì)非常一般,就是普通A貨,根本不值那個價?!背滔壬⒓礇Q定向商家退貨。
而市民周先生的遭遇與程先生如出一轍,他希望不再有消費者落入“抽獎陷阱”,“我覺得有關(guān)部門應(yīng)該對這種欺騙消費者的商家進行嚴懲,不能讓他們繼續(xù)欺騙消費者?!?/P>
記者暗訪
一等獎頻出現(xiàn),二等獎從未見
即便反映強烈,“遇見”精品店的“抽獎陷阱”卻依舊存在。前日下午兩點半,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來到“遇見”店內(nèi)?!办挪手閷殹彼膫€大字極其醒目,抽獎箱還是那個抽獎箱,店員還是那幫店員,兌獎?wù)f明依舊擺在不起眼的位置,其中描述的一等獎“千分之二”的中獎概率讓人尤為心動。
記者僅在店內(nèi)逗留了10分鐘,就發(fā)現(xiàn)有兩位消費者中了一等獎?!暗陠T說中一等獎便可以一折的價格購買柜臺內(nèi)的任何珠寶,我們覺得有點怪怪的,什么都沒買就走了?!弊叱龅觊T后,抽中一等獎的一位游客對記者小聲說道。
一小時后,記者再次來到“遇見”。還未靠近炫彩珠寶的柜臺,就聽到店員興高采烈地跟兩位游客介紹一等獎的獎品,原來,又有人中了一等獎。而在柜臺的另一邊,一位游客正將手伸入抽獎箱,一手抓出了五張刮刮卡。待一一刮開后,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又一個一等獎?wù)Q生。
間隔一小時后,再次碰到兩位一等獎中獎?wù)?,這是記者的幸運,還是抽獎箱內(nèi)另有玄機?
記者注意到,兌獎?wù)f明上宣稱獎項分為三檔——“特等獎中獎率千分之一,將免費獲贈3980元翡翠項鏈一條;一等獎中獎率千分之二,可享受一折買珠寶的優(yōu)惠;二等獎中獎率千分之五,可在柜臺內(nèi)三折購買珠寶。”
吊詭的是,記者在店內(nèi)觀察了老半天,從未見到有游客抽中中獎率更高的二等獎,遑論免費獲贈翡翠項鏈的特等獎。
工商介入
消費者獲退款,抽獎仍在繼續(xù)
前日下午,在工商部門的溝通和教育下,“炫彩珠寶”為程先生辦理了全額退款。
此類抽獎陷阱之所以屢禁不止,首要原因是其通過打擦邊球鉆了法律空子。工商部門相關(guān)負責人指出,這種以中獎為噱頭的宣傳招徠,存在“定性”上的難題,“它的商品都是明碼標價,且并沒有強買強賣,從行為上看并沒有明顯觸犯法規(guī)的地方。而唯一能打擊的是它有欺騙消費者的嫌疑,但這又面臨取證難的問題?!?/P>
工商部門表示,近期將與上級部門就此問題研討。
此外,一些消費者貪圖便宜的消費心態(tài)與消費習慣也為部分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機,“抽獎陷阱”之所以屢試不爽,靠的就是抓住人們貪圖小便宜的心理。
工商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需警惕此類“抽獎陷阱”,不要被“中獎”、“低價”等蒙蔽了雙眼。如遇此類糾紛,可向工商部門進行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