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窩:不就是燕子的口水么?
在中國被列為頂級營養(yǎng)品的燕窩,外國友人也紛紛表示無法理解。
英國《鏡報》曾在一篇介紹中國補品銷售產(chǎn)業(yè)的文章中表達了大多數(shù)老外們對燕窩的困惑:燕窩不就是雨燕的口水嗎?為什么被中國人捧上了天?
其實外國人不吃燕窩,不光是文化差異造成的,燕子在東南亞較為常見,其他地方對燕子研究少,自然也就很少吃燕窩。
鐘情奇葩“中餐”的“硬核”老外
以上這些大部分老外都不能接受,但是不排除有些“硬核”老外,不僅愛吃“奇葩”中國菜,還很“會吃”。
法國廚子小安就把臭豆腐吃出了新花樣。小安在中國開了一家常菜館,店里招牌菜是臭豆腐奶油意面,臭豆腐與奶油醬汁充分混合,加入煮得軟硬適中的面條,收汁出鍋,一道中西合璧的臭豆腐奶油面就做好了。
這原本是道經(jīng)典法國菜里,小安嘗試把其中的歐洲臭芝士換成了臭豆腐,沒想到別有一番風味。“我覺得臭豆腐外邊臭,但是里邊是奶香。”小安說。
臭豆腐還俘獲了一些馬來西亞吃貨,吉隆坡甲洞衛(wèi)星市有一家“超超臭豆腐”,店主將馬來西亞美食特色融入其中,調(diào)制出各個族裔都能接受的,屬于馬來西亞人口味的臭豆腐。特色口味包括芝士、泰式酸辣醬、意大利式、聯(lián)合式、美式茄醬和Rojak等,看似搭配奇特,卻卻很受大馬食客歡迎。
Jeo Norvill是一個對中國飲食文化充滿好奇的英國人,雖然來成都不過兩個月,他已走遍了成都的大街小巷去發(fā)掘最地道的成都美食。他甚至勇于嘗試兔頭、內(nèi)臟等很多外國朋友不太接受的菜式,說到成都的火鍋,他說自己最愛的配菜就是腦花。
伊朗和加拿大的混血姑娘蘭蘭曾經(jīng)在中國留學,如今留在中國發(fā)展,她不僅“中文十級”,而且也是中國菜“十級學者”,不僅水煮魚,東坡肉,魚香肉絲這些都是她的最愛,就連被網(wǎng)友稱為“黑暗料理”的蟬蛹和臭豆腐她也樂于接受。她笑稱,“自從來了中國,我就胖了20多斤,因為中國好吃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中國美食享譽世界,廣受好評,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一些國人十分喜愛的食品,卻是外國人的噩夢。
如今,中餐走向海外的過程中融合了中西方烹飪技巧,接了當?shù)氐牡貧猓沟靡恍┩鈬碎_始接受臭豆腐之類的“奇葩”中餐。
“走出去易,走進去難”,美食走出去的過程中需要努力尋求共鳴和認可,只有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才能使中國美食文化真正“走出去”。
(來源:中國僑網(wǎng)官方微信,作者:吳侃,ID:qiaowangzhongg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