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比亞迪高管”之謎:誰是14億廣告詐騙迷局的幕后大哥?
汽車業(yè)巨頭比亞迪碰到了現實版的《碟中諜》,一演就是3年。
3年時間,30余家廣告公司與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華東市場部總經理”李娟簽訂了14億元的市場推廣合約,到頭來比亞迪總部卻不認賬:“在國金辦公樓的上海比亞迪是假冒的,李娟是騙子,我們比亞迪是受害者。”
供應商傻眼了我們給比亞迪做了3年義務勞動嗎?比亞迪集團不知情嗎?我們做的線上投放你看不見,OK!那么多線下活動也看不見?跟阿森納的合作也看不見?都上新聞了,這么多平白無故多出來的市場活動沒有引起懷疑?市場部不管?采購財務不問?審計不查?心也太大意了吧。
現實很殘酷:其中一家廣告供應商做了比亞迪300場地推活動,累計合同金額逾1億元,自己房子車子全抵押了,現在還欠下游供應商4000萬,這是怎樣的體驗?另一位供應商剛起步,創(chuàng)始人擔保借款2800萬元,然而個人財產不足300萬元,這日子怎么過?
身份
故事發(fā)生在上海國金辦公樓二期,這里租金是每天每平方米17元。李娟在這里租了位于8層和36層的兩個較大的辦公室,掛著比亞迪的LOGO標識,自稱是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的市場部門,旗下有40名員工,法務、策劃等分工明確。李娟自首前,這些員工都以為自己是正兒八經的上海比亞迪員工,沒想到如今成了外人眼里的“犯罪團伙”。
此前的7月12日午間,總部位于深圳的電動車制造商比亞迪,在其官方微博發(fā)布《關于李娟等人冒用比亞迪名義開展相關業(yè)務的聲明》稱,李娟等人在上海浦東世紀大道國金二期租賃辦公場所,使用上海雨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名義,對外聲稱是比亞迪派出機構(下稱“國金比亞迪”),同時李娟冒用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經理的身份,偽造比亞迪多枚印章并以其名義,與多家單位及機構展開廣告宣傳合作。
事發(fā)前,李娟在上海的職務是“比亞迪華東市場部總經理”,而在深圳比亞迪總部,李娟是上海雨鴻供應商的身份。李娟就這樣用兩個身份來回游走。
然而,7月16日,上海雨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通過官方微博發(fā)布了一則聲明,稱雨鴻公司從未授權李娟以其名義承攬包括比亞迪在內的任何廣告業(yè)務,李娟也不是雨鴻公司的員工。
這就尷尬了,李娟這3年來到底是誰的人?
自首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比亞迪還沒來得及舉報李娟,李娟已經選擇了自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比亞迪供應商向《中國經濟周刊》透露了李娟自首的細節(jié)。
據他介紹,今年6月初,李娟第一次去做筆錄,是因為有人在4月底5月初去報案,稱李娟伙同日高合同詐騙。當時沒有立案,但是李娟被通知去配合調查。李娟第二次去做筆錄,是因為她自稱有位叫陳振宇的上線對她進行了合同詐騙。李娟說所有供應商都來堵她家的門,所以報案??墒且廊粺o法立案,最后李娟改說自己有價值1200萬元的房子來歷不明,最終才被立案調查。
關于上述李娟的到案經過,北京煒衡(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鞠秦儀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他認為,無論是按照司法實踐還是按照正常邏輯,一個人以不知道自己名下房產來源的名義自首到案難以置信。
據供應商介紹,李娟“進去”時,還寫了一份“自白書”,即《上海比亞迪情況說明》,詳述了她眼中的比亞迪“廣告門”事件的來龍去脈
2009年,李娟和自己的幕后老板“陳振宇”在瑞安地產時就彼此認識,但一直是微信朋友圈的“點贊之交”。
直到2016年初,“陳振宇”在QQ上發(fā)出邀請,兩人在茶室敲定了組建“比亞迪上海市場部”大計。
“陳振宇”告訴李娟,比亞迪深圳股東在內斗,為了換上新人,這個團隊(指上海比亞迪)沒有公開身份,但可以以比亞迪的名義去從事實際業(yè)務,涉及到比亞迪內部的人員和業(yè)務,由“陳振宇”去溝通。
隨后的項目執(zhí)行、來往郵件、現場供應商車輛的調度,都證明“陳振宇”說的是真的,他的確能調動比亞迪的內部資源。包括后來舉行的比亞迪供應商大會,李娟以比亞迪內部工作人員的身份出席,無人提出異議。
在記者調查了解中,很多廣告商都強調沒有給過李娟回扣,李娟也一直聲明自己是清白的。她為何要費盡心機去討好甲方,她背后真正的推手是誰?是“陳振宇”還是另有他人?或者“陳振宇”是虛構的人物?引來各方猜測。
針對李娟的講述,也有供應商認為她是在編故事,真相在后面,她的同伙、獲利模式等尚未浮出水面。“你見到她真人就知道了,是編劇了得,不是她這個女一號了得。”供應商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