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寶貝就該傳承下去
這條文化長廊介紹的是閩南語俗語、俚語,按閩南語讀音配上了拼音,還有形象的繪圖和普通話釋義,不僅讓本地居民感到親切,也讓住在這里的兩萬多“新馬垅人”感到新穎。因此這里時常會吸引“新馬垅人”駐足,看上幾眼,學上兩句閩南話。陳輝雄說,不光是他,其他本地居民發(fā)現(xiàn)“新馬垅人”讀得不對,也會熱心地教他們……就這樣,新老“馬垅人”間的陌生感消除了,認同感增強了。
至于為什么會想到提議建設這樣一條閩南語文化長廊,陳輝雄語重心長地說:“祖祖輩輩都是用閩南話教育下一代做人做事,尤其是閩南語里有不少俗語、俚語,都是生活經(jīng)驗、常識的積累,言簡意賅。是寶貝就應該傳承下去!但現(xiàn)在就連本地的年青人,就算會說閩南語,對其中的這些文化也都不太清楚了,太可惜了!”
建這樣一條文化長廊,既能讓外來人員和馬垅下一代了解閩南文化,又能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區(qū)生活,陳輝雄的這一提議得到了馬垅社區(qū)的大力支持。除了提建議,陳輝雄還積極參與其中,根據(jù)記憶整理,經(jīng)常向老人打聽有意義的閩南語文化,向居民收集富有特色的閩南語俗語、俚語,還向彭一萬、盧志明等閩南語方面專家求教……
“讀音不對的改,漫畫不貼切的改,前前后后改了有十多遍,文化長廊才推出第一期內(nèi)容,輝雄真的做了很多工作?!瘪R垅社區(qū)工作人員小曾說:“一方面文化長廊的內(nèi)容可能存在不足,另一方面閩南文化博大精深,不是一兩期內(nèi)容可以介紹完的。因此,文化長廊現(xiàn)在已經(jīng)推出了第二期,今后還會不斷更新下去?!?/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