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你自己看看吧donwls.com/rz.apk我是于×。”昨日,市民于先生的多位通訊錄好友都收到了有他“署名”的這條短信,但蹊蹺的是,于先生對此毫不知情,根本未發(fā)送過這樣的短信。據(jù)業(yè)內(nèi)人士表示,于先生的手機已經(jīng)中毒,通訊錄信息已被不法分子盜取。
“好友”短信內(nèi)藏玄機
昨晚,記者在于先生同事趙先生的手機上看到了這條短信。據(jù)趙先生介紹,這條短信是他14時接到的,短信最后寫有于先生的姓名。而幾乎與此同時,于先生的多位同事、好友也都收到了這樣的短信。但當他們仔細查看時發(fā)現(xiàn),雖然該短信“署名”為于先生,但發(fā)送短信的號碼卻不是于先生的。他們致電于先生詢問,于先生也感覺納悶:“我根本沒發(fā)過這條短信!”
記者看到,該短信目的顯然是讓人點擊其中的鏈接,記者點開該鏈接,手機立即自動下載了一個名為“rz.apk”的文件,但文件卻打不開。記者撥打發(fā)送該短信的手機號碼,語音提示該號碼已關機。
通訊錄已被盜取
據(jù)于先生稱,收到該短信的人都是他手機通訊錄好友,但為什么該短信會被發(fā)送給通訊錄好友、短信中為何還標有他的名字,這些問題令他百思不得其解。
對此,市手機商會副秘書長高洋表示,于先生的手機已經(jīng)中毒了,中毒的途徑很可能是他安裝了含有病毒的山寨軟件或點擊了病毒鏈接,而病毒被植入手機后則會盜取機主通訊錄信息,并從手機所裝的微信、QQ等軟件中提取機主姓名,并將這些信息發(fā)送給病毒傳播者,病毒傳播者則利用這些信息和短信群發(fā)器,向通訊錄好友群發(fā)該短信。而依照短信鏈接下載的“rz.apk”很有可能就是這種病毒,收到短信的人點擊這一鏈接就會遇到和于先生一樣的問題。
病毒危害頗大
病毒傳播者如此費盡心機擴散病毒,其目的何在呢?據(jù)了解,植入病毒并不是病毒傳播者的根本目的,病毒的擴散一般都會與其利益掛鉤。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相關人員介紹說,此類案件由于短信中有發(fā)送和接收兩方的名字,因此迷惑性很大,市民對此一定要提高警惕。一旦打開短信鏈接,就會把木馬病毒“引”入被害人的手機中,犯罪分子之后會借此截取被害人的手機短信以及身份信息、銀行卡號等,進而獲取您的銀行卡取款時的驗證碼,然后通過復制銀行卡或登錄網(wǎng)絡銀行實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實施犯罪時使用虛假身份,警方偵查起來難度很大。為此,警方提醒您不要輕易打開不明鏈接,即使是“熟人”發(fā)來的,也應提前核對,并在手機中加設防病毒軟件,以免造成損失。目前,本市已有一些居民被此類騙術所騙,警方正在偵查相關案情。(來源:今晚報,原標題:不法分子盜取手機機主信息 用虛假身份實施犯罪,原網(wǎng)址:http://www.chinanews.com/it/2016/03-21/780565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