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著名作家二月河(本名凌解放)于北京病逝,享年73歲。二月河,1945年11月3日出生于山西昔陽,南陽作家群代表人物,鄭州大學(xué)文學(xué)院院長。河南省歷史小說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因其筆下五百萬字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被海內(nèi)外讀者熟知。
其人
病情反復(fù) 去世突然
今年8月初,媒體與二月河身邊的工作人員聯(lián)系時,得知“二月河老師近期身體不是太好,一直在住院。”至10月底,二月河的病情已有好轉(zhuǎn),但還是有些虛弱,一直在調(diào)養(yǎng)。二月河生病后,一直在北京治療,病情本已得到控制,此次由于病情反復(fù),去世突然,讓家人都沒有料到。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二月河曾接受記者的采訪,當(dāng)時他就表示,身體狀況雖然還可以,但參加活動會控制時間,體力和精力都跟不上了,甚至還說“73、84,閻王不請自己去”,當(dāng)時二月河虛歲73歲。面對生死,二月河態(tài)度豁達(dá)。當(dāng)時,二月河說,在創(chuàng)作完“落霞三部曲”后,他本想在《乾隆皇帝》的最后再寫一本關(guān)于嘉慶皇帝登基后初期的歷史,比如查抄和珅等事件,但由于身體狀況,他已經(jīng)無法完成。在那次采訪中,二月河重點談到了他對于反腐和家風(fēng)的觀點,“好家風(fēng)能讓人拒腐不沾。”二月河說,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愿意多為社會做一點事情,多寫一點東西。
二月河在生前的采訪中曾談及死后遺愿,他感嘆,成名有一種凄涼的感覺,走到這個地方來太困難,死后愿入黃河,“我從小就在黃河邊長大,我就是黃河的兒子,對自己的母親有這樣的情懷不奇怪吧。”
生前闡述 筆名由來
對于“二月河”這個名字,在一部《密云不語——二月河早年生活自述》的書中,二月河曾經(jīng)專門寫文作了詳細(xì)解釋,“我出了書,被人稱是作家,常有人問:‘你為什么叫二月河?’除了書的內(nèi)容與姓名的協(xié)調(diào)的原因之外,從根本的原因上說,是我愛這條黃河。所以在回答這一問題時我往往要加上一句‘二月河特指黃河’。我覺得這個名字大氣。”二月河還寫到,自己家住在下太陽渡,羊角山的東南邊,“傍晚時分,推開西窗,呀——這是什么景致?太陽快要落下去了,天上是半天紅色云霞:它的‘基礎(chǔ)色調(diào)’是殷紅的,但天空是那等的絢麗,什么樣美麗的顏料沒有呢?山影在背陽坡看,這時更顯得幽深靜謐……迎著陽光幾乎看不到山上景物了,看到的是剪影一樣的山的輪廓。到了二月天,就是凌汛,陜縣這一帶黃河并不結(jié)冰,結(jié)冰的是河套上游。但到二月,黃河上就會突然涌出大批大塊的冰,布滿河床,互相撞擊著,擁擠著,徘徊著順流滾滾東去,一瀉而下,你會看到‘冰的隊伍’從中條山和邙山下遲緩但毫不猶豫地‘向東進軍’的壯觀‘閱冰’場面,帶著寒意也帶著冰冷的肅殺之意。這個印象深極了,后來成就了‘二月河’,我這個筆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