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色欧美视频,今夜无人入睡免费播放电视剧,日韩成人毛片在线,粉嫩av中文字幕,国产黄色大片在线观看,哥布林的洞窟,黄色小网站入口

您現(xiàn)在的位置:?臺海網(wǎng) >> 生活頻道 >> 文化 >> 知識分子  >> 正文

《騎士團長殺人事件》難掩衰頹 但村上春樹仍未過期

m.dddjmc.com 來源: 澎湃新聞網(wǎng) 用手持設備訪問
二維碼

在說村上春樹新長篇之前,先要提到一封信。2015年4月的一天,我的郵箱里出現(xiàn)了一封來自Haruki Murakami的來信……沒錯,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那位村上春樹。起源是他和新潮社合辦的一個讀者互動網(wǎng)站,就是你可以寫信給作家村上,有一定的概率(約1/20)會收到他的回信。

我寫出的信,現(xiàn)在想來很不好意思,其實是坦誠(也有點焦慮)地表示,我以前很喜歡您的小說,但近作讓人有些喜歡不上來呢。具體地說是從《1Q84》開始。當然我知道寫作者是在時間中不斷變化的……總之祝您健康,不斷繼續(xù)寫作。

村上的回信是這樣的:

“我認為自己不斷發(fā)生變化是很自然的,所以,如果你對我最近的小說沒感覺,我想那也是無可奈何的。因為你在小說中追求的東西,不可能永遠和我追求的東西完全一致。但也許在某個時候兜兜轉轉,我們的思考又會很好地一致起來。

“(一直這么說來著)我的興趣只在自己接下來要寫的東西上,對從前寫的幾乎沒什么興趣。而且我會不斷忘記自己曾經(jīng)寫過什么。寫小說就是這么一回事。會不斷追尋活生生的存在?;仡^看去,就已經(jīng)看不到了。必須一直往前看。請你理解。”

以上是村上的信。懂日語的看圖就好,請原諒我可能不夠確切的翻譯。事實上,當時的我并沒有很好地理解村上懇切的言辭,只覺得是個“村上式的回答”。

讀完《騎士團長殺人事件》再看這封信,居然有種差不多要掉眼淚的心情。無論成果呈現(xiàn)怎樣的面貌,村上一直是個坦誠的寫作者。

說起來,和村上的邂逅也很神奇。大概是1996或1997年,在學校圖書館(那是一所職業(yè)高中,圖書館的書也不多)的翻譯小說架上瀏覽,看到一冊沒有封皮并且少了前十頁的書。我想什么書被翻得這么破,拿起來翻看,結果一看就放不下了,直接借回去。那是個奇妙的科幻小說,夜鬼,圖書館,記憶和獨角獸的頭骨,一分為二的“我”。故事有種不緊不慢的失速感,讓十六七歲的我感到了震驚:原來還有這樣的日本作家。

沒錯,那就是《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至今仍是我最愛的一本村上小說。知道書名和作者是后來的事了(不知為什么版權頁也沒有),還書的時候請管理員查了編號卡。

當時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也不知道村上是這么有名的作家。1997年在福州路的上海書城買到兩冊村上的書,又寫信給漓江出版社,通過郵購,才把當時的一套五本收齊。

二十年后,《騎士團長殺人事件》出版的那幾天,我正好在鐮倉旅游。于是在第一時間買了新書,那幾天除了逛鐮倉,都在看書。

經(jīng)過讓人沮喪的《1Q84》《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沒有女人的男人們》,可以說新的大長篇有種“回到原點”的感覺。讀完這兩本,又重讀了《奇鳥行狀錄》。

我有時候開玩笑說,如果沒有遇見村上,我不至于寫小說,也不至于學日語。但人生是沒有虛擬假設的,也許——即便沒有遇到他,我還是會吭哧吭哧地啃日文書和寫小說。

但還是會有些不同吧。就好像因為少時太沉迷他,一直想做出好吃的意大利面。最后我也只會做當時的上司教的一種:大蒜和辣椒用橄欖油煸,再拌入煮好的面條和番茄醬。順便一提,鐮倉站旁邊的RONDINO咖啡館有好吃極了的意面。而且很便宜,700日元的套餐,帶一杯咖啡。

村上的主人公一般過著比較平民的生活:啤酒,三明治或意面。這次新書里也大量出現(xiàn)意面,配料好幾次都是蘆筍。至于酒,反復出場的是芝華士,大概是出于人設。畢竟主人公是畫家嘛。再說住在山上,喝啤酒總顯得冷颼颼。

過去出于個人的口味,不大喜歡《海邊的卡夫卡》。主要是無法理解俄狄浦斯式的故事,明明可以孤獨走天涯的少年,為什么一定要弒父娶母嘛。直到兩年前在東京看了蜷川幸雄導演的舞臺劇,才對那個故事有了新的理解。

就像村上在信里說的:兜兜轉轉,又會一致。

回到《騎士團長殺人事件》。

就作品本身而言,這是村上久違的“第一人稱”長篇小說。從《斯普特尼克戀人》(1999)《海邊的卡夫卡》(2002)開始,村上逐步改變了他慣用的第一人稱敘事,并在談寫作的《我的職業(yè)是小說家》(2015)中寫道,“最后一部只用第一人稱寫作的長篇,是《奇鳥行狀錄》(1994,1995)。”時隔二十多年,作家又回到了“我”的敘事。人稱的回歸感,甚至應該追溯到更早以前,1985年的《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只有在那部作品中,第一人稱用的是新作中的“私”(watashi,我),而其他村上作品多用“僕”(boku,我)。這其中微妙的語感差異,可以說“私”所指代的“我”,比“僕”要成熟一些,帶著無法被抹去的喪失感。

喪失來自孤獨,“我”36歲,是一名肖像畫家,妻子毫無征兆地提出離婚,于是“我”沒帶什么東西就離開了家,開車游蕩了一個半月,經(jīng)過山形到北海道,又折回東北地區(qū),最終在五月厭倦了漫游,車也瀕臨報廢??颗笥训暮靡猓?ldquo;我”在小田原郊外山間朋友父親的舊居兼畫室住下,算是幫朋友看房子,也期待著通過環(huán)境的改變換一番心境。朋友還給我介紹了繪畫教室的工作,“我”和那里的兩名成年學生——都是有夫之婦——先后成了情人。奇妙的事件就發(fā)生在搬家后的九個月間。

村上的小說常有失蹤和尋找的伏線。失蹤者往往是妻子、女友或母親,仿佛是主人公“我”失卻而不可得的理想。

看過《奇鳥行狀錄》的讀者不難從新作中發(fā)現(xiàn)似曾相識的脈絡。妻子單方面宣布分手,是任何人的人生中都可能發(fā)生的普通事件,但發(fā)生在村上的主人公身上,背后往往有無法用現(xiàn)實來歸結的原因。那個原因幾乎是寓言式的,為此,《奇》的主人公臉上莫名多出一塊青痣,一次次下到井底?,F(xiàn)在時的東京(在該書中是1984-1985年)搖曳變形,和1938年的“滿洲國”、日本戰(zhàn)敗后的蘇聯(lián)集中營以不可見的方式聯(lián)系在一起。“我”必須和沒有名字也沒有形體的“惡”進行對峙,才能將妻子尋回。

那么在《騎士團長殺人事件》中又如何呢?“我”的興趣是抽象畫,為了養(yǎng)家畫了多年肖像畫。讓我暫住的朋友,其父親是著名的日本畫家雨田具彥。搬進那棟房子后不久,“我”在屋頂夾層發(fā)現(xiàn)了一幅雨田具彥不為世人所知的大師級作品,題為“殺死騎士團長”。正如第一部的副書名“顯現(xiàn)的理念篇”所提示的,這又是一個肉眼可見的現(xiàn)實被“理念”(哲學概念中的idea)撼動的故事。村上用他擅長的層層剝開的寫法,將讀者引入了奇妙的境地——閱讀體驗恰如愛麗絲掉進兔子洞的心境。

《奇鳥行狀錄》中,預言者向主人公給出了奇妙的建議:“該上則上,該下則下。該上之時,瞄準最高的塔上到塔尖;該下之時,找到最深的井下到井底。”

跨越了多年間的若干部作品,這建議對新的主人公依然生效。

村上自己也在新作中提到了《愛麗絲漫游仙境》,甚至可以說,劉易斯·卡羅爾的故事是這部小說的潛文本。小說中有兩名少女,比“我”小三歲的妹妹,在她十二歲那年去世;“我”搬到小田原之后在繪畫教室兼職,兒童班有個十三歲的學生秋川真理繪(秋川まりえ)。

少女是村上小說中的典型形象,《舞!舞!舞!》的“雪”(也是十三歲),《奇鳥行狀錄》的笠原May。她們因為年齡也因為自身的一些原因,和世界之間存在著類似齟齬的距離感。她們投向成人世界乃至“我”的目光,像怕生的貓一樣謹慎,又帶著奇異的洞悉。

如果說“我”的命題是找回妻子,少女面對的問題則是含糊不定的。就像村上另一部以少年為主角的《海邊的卡夫卡》,在第二部接近尾聲的地方,真理繪“必須成為有勇氣又聰敏的女孩”,也就是說,她需要經(jīng)過某種形式的試煉。

和永恒的少女形象成為對照的,是新作中再一次出現(xiàn)的“完美的男人”。多少有點像《舞!舞!舞!》的五反田,《奇鳥行狀錄》的肉桂。“我”沒事就在陽臺上眺望雨田家對面山頂上的豪宅,白色墻體,藍色玻璃幕墻。讓人不由得想象:“到底是什么樣的人住在那個家里呢……毫無疑問,是在那座瀟灑的玻璃幕墻的宅邸內(nèi),過著優(yōu)雅而自由的生活。”

完完全全就是《了不起的蓋茨比》的開頭??紤]到村上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熱心譯者,這種情景的介入也是水到渠成。

等山谷對面豪宅的主人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自稱名叫“免色涉”,又讓人想起《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當然了,免色并非扁平化性格闕如的多崎作,他在很多方面,都有點像蓋茨比。無論是他的多金和神秘,還是他對“我”的不設防,要說差別,只是這位免色“蓋茨比”不搞常日飲宴那一套,而是貫徹著孤獨,一個人居住在大宅里。而根據(jù)村上筆下“完美男人”的慣例,其完美程度和所懷抱或隱藏的黑暗,可以說是成正比的。所以五反田選擇了死,肉桂從少年時喪失了聲音。至于免色,也有他無法自主的另一面。

其實,菲茨杰拉德筆下的蓋茨比并不完美,因其缺陷,才有血有肉,蓋茨比的死也才讓人扼腕。村上春樹最像菲茨杰拉德的小說,恰恰是他稱之為“現(xiàn)實主義作品”的《挪威的森林》。對逝去青春的懷戀,還有“幸福存在于無法企及的彼岸”的憂傷,貫穿了故事的始終。他中后期的作品都有一個命題,那就是巨大的無以名之的“惡”,其呈現(xiàn)方式多種多樣,主人公也因此經(jīng)歷了不同的歷險。但歸根結底,村上的興趣不在于書寫“我們的時代”。他持續(xù)創(chuàng)造的,是隱喻和象征。

如果說在村上的早期作品中,“惡”還是天邊黑云般的存在,到了1994年的《奇鳥行狀錄》,“我”用棒球棍毆打流浪歌手的暴力性場面,是主人公和隱藏于自身的“惡”的正面交鋒。日本有不少評論家認為,正是從《奇》開始,村上不再是一位只書寫青春的喪失感的作家,他的作品中有著對政治、對日本社會的深入思考。

沙林毒氣事件后不久,村上回到日本,用一年時間采訪了近六十名事件的受害者,在1997年推出寫實作品《地下》。他暫離小說創(chuàng)作,投入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非虛構寫作,并非出于“同情”或“替受害人說話”這么簡單的動機,1998年底,又出版了《在約定的地點——地下2》,是村上對奧姆教信徒的采訪集。

村上在《地下》后記中寫道,“那些我們不愿正視的部分,不正是我們自身的陰影(underground)嗎?”

于是有了后來的《海邊的卡夫卡》和《1Q84》,雖然也有評論家指出,把具體的社會問題簡單歸納為個人面臨的“惡與黑暗”,有過于簡化的嫌疑,但從這些小說里,可以看出作家思考的痕跡。

然后是現(xiàn)在的《騎士團長殺人事件》,第二部的副書名干脆就叫“變遷的隱喻篇”。這一次不再是俄狄浦斯式的少年歷險,也沒有明確描寫“教團”,雖然秋川真理繪從未正式出場的父親信仰某個研究“轉世”的不靠譜教派,但也只是一筆帶過。書中出現(xiàn)的“惡”變得更加抽象,簡直就像“我”的畫作。

村上的作品中最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是上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的日本圖景。當他在1979年出道,乃至在其后二十多年間的創(chuàng)作高峰反復書寫逝去的時代,不能不說有著某種懷舊意味。巧的是,村上在中國的流行比日本滯后了十來年,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年輕人,在初次體驗到物質世界的加速度時,會被村上小說主人公那種置身物質世界的同時努力保有內(nèi)心的姿態(tài)所打動。

《騎士團長殺人事件》一開始并未指明時間,卻暗藏了關于年代的線索——畫家雨田九十二歲高齡,躺在療養(yǎng)機構里,患有老年癡呆。他年輕時曾在維也納留學,正值1938年德國吞并奧地利的時期——由此推斷,小說中的時間應該很接近“現(xiàn)在”。不妨提出一個參照,故事始于1984年的《奇鳥行狀錄》中,參加過1939年諾門坎戰(zhàn)役的間宮中尉,年齡設定是七十多歲。

要到故事的最后,3.11大地震作為主人公在幾年后通過電視目睹的一幕登場,才點明了作品的時間點。那大約是2005年后的某一年,很有可能是2007年,主人公三月離家漫游,五月住進小田原的家,在那里生活到第二年的年初。

然而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紀的日本,村上筆下的主人公仍固守著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行為準則。聽老唱片,不用手機,也不收發(fā)電子郵件。感覺上,把整個故事原封不動地往前挪二十年,也仍然成立。為了讓故事線得以順暢走下去,作家甚至讓十三歲的秋川真理繪也不用手機。她帶著手機但很少打開,形同擺設。

不得不說,在當下,真的有這樣遠古范兒的美少女存在嗎?

縱觀《騎士團長殺人事件》,故事本身很單純,村上用了一千多頁,寫了一場從失去妻子到重新和妻子生活期間,“我”經(jīng)歷的不可思議的冒險。要說絮叨,也確實有點絮叨,和同樣是“失妻物語”的《奇鳥行狀錄》相比,少了很多“他人的故事”,也因此在豐富性和縱深感上有所欠缺。用繪畫打個比方,新作既像是大寫意山水,又在細部呈現(xiàn)不厭其煩的工筆。

書里也有很多篇幅在描寫繪畫,讀的時候不免感到,“我”的繪畫理論,其實就是村上本人的小說理論。在他的敘述中,肖像畫家在繪畫中描繪的,與其說是對方,不如說是自我的“理念”(idea)。而被描繪的對象則通過呈現(xiàn)在畫布上的畫家的理念,重新觀照自我。

“我”這樣評價早年專攻油畫的雨田轉型為日本畫家的成功:“他的畫的妙處在于空白。反過來說吧,在于那些沒有描繪的部分。他故意不畫那些地方,由此讓自己想畫的東西更加分明。”

也許是出于同樣的理念,村上的新書中有大量到最后也沒被填補的空白,只能由讀者自行想象??赡苓@就是作家重新用回第一人稱的理由。發(fā)生在他人身上的事,只能通過“我”的觀察和一些交談來實現(xiàn),而“我”的內(nèi)心,乍看全部暴露在讀者面前,但那只是作家有意為之的布局。不可見的部分猶如海平面下的冰山。

新潮社在2016年3月出版了村上新譯的卡森·麥卡勒斯的《婚禮的成員》,在譯者解說中,村上寫道:“讀者讀這部小說的時候,會邂逅普通的生活中無法感受到的特殊種類的記憶,會真切地被特殊種類的感情所搖撼。”

某種意義上,這句話也可以用來評價村上的《騎士團長殺人事件》。在村上的上一部長篇《多崎作的巡禮之年》中,“現(xiàn)在”的時刻并未被指明,目前讀者們在網(wǎng)上的推測是2011年或2012年。但無論構思的時間線是哪一種,其中都沒有出現(xiàn)2011年3月11日的事件,以及相應的氛圍??雌饋恚骷夜室饣乇芰四瞧饛母旧虾硠釉S多人的生活和思維方式的事件,只一味地寫某個中年男子的自我尋訪之旅。

到了《騎士團長殺人事件》的第二部尾聲,終于出現(xiàn)了對“那天”的正面描寫。差不多兩頁的篇幅。

有日本讀者認為,《你的名字》和《新哥斯拉》都是“后3.11”作品的典范,但村上這本書里,3.11場景的插入則顯得突兀和不誠懇。與之相反的另一種意見認為,整個兩冊書都是建立在3.11的大背景下寫成的。

對任何作品都難免有個人取向的解讀,海這邊的中國讀者和3.11的語境,本就有一定的隔膜,但可以說,涉及3.11的最后一章,無論是生硬的添加,還是潛藏的礦脈,都可看出年近七十的作家的決心。

村上乍看是不參與營銷的作家,也幾乎不接受采訪(作為例外,新潮社《思考者》2010年8月號刊出過三天貼身采訪的長訪談,《大方》第一期曾有譯介),但他曾數(shù)次和出版社合作開設與讀者互動的網(wǎng)站,其中有1996年的“村上朝日堂”,與讀者的郵件后來出版了系列書籍。2015年由新潮社開設的“村上的地兒”,回答了約3500名讀者來信。再考慮到村上對封面細節(jié)化的要求,此次新書封面的日本劍和西洋劍,乃至帶有手寫感、最后兩個字奇妙傾斜的書名,都是他和設計師以及插畫師反復討論后完成的。由此可見,村上絕不是“我只管寫你只管看”型的單向式作家,他非常注重作品的呈現(xiàn)形式,以求讓讀者體會到他最想表達的東西。

《騎士團長殺人事件》的發(fā)行時間定在2月24日,如果這個日期背后也有村上的建議,實在精準又微妙。兩周后就是3.11紀念日,而按照在首發(fā)時買書的一般人(這里不提通宵讀完的鐵桿粉和鐵桿黑)的閱讀速度,差不多就會在紀念日前后幾天讀到村上精心設置的結局。由此帶來的感觸,想必有所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小說的最后,第一次打破了村上世界的某種“規(guī)則”,出現(xiàn)了從未有過的情節(jié)走向。對此,還是等中譯本面世,諸位讀過后再自行體會。

至于結尾,雖然有塵埃落定的感動,也可以說是開放的,讓人忍不住遐想,會不會將有第三部面世?

從1979年到現(xiàn)在,村上春樹在一系列小說創(chuàng)作中,以其充滿隱喻的情節(jié),道出了人生永恒的孤獨感,和為了守護最基本的平和所必須克服的種種障礙。這或許是很大一部分讀者持續(xù)閱讀村上小說的原因。每個人在村上的世界中尋覓的東西或有不同,而作為一個誠懇的寫作者,他在不同時期的作品,自始至終貫徹了其寫作的初心。

回望村上更早期也更充滿戲劇性的作品,難免會感到《騎士團長殺人事件》也還是有著不可避免的衰頹的痕跡。小說畢竟不是繪畫,作家晚年的圓熟也可能演變成自我重復的冗長。但瑕不掩瑜,故事的層層推進感和哲思仍在,并依舊有某種值得再讀的縱深感。從這一意義上,可以說村上仍是一位“有毒”的作家,而其吸引人的“毒性”尚未過期。

作者簡介:

默音,作家、翻譯家。1980年代生于云南,后遷居上海,出版小說《月光花》《人字旁》《姨婆的春夏秋冬》,其中《姨婆的春夏秋冬》獲上海作協(xié)2015年度優(yōu)秀長篇。長期關注日本文學、文化。翻譯有《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赤朽葉家的傳說》《京都人生》《冰點》等多部日本小說和非虛構作品。其長篇小說《甲馬》即將由理想國出版

相關新聞
村上春樹:用“講故事”對抗歪曲歷史

新華社東京4月2日電(記者楊汀)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近日表示,試圖忘記或者涂改歷史的行為都是錯誤的,作為一名小說家,他希望用“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對抗。   今年2月24日,村上春樹時隔七年發(fā)售新作《殺死騎士團長》,這部長篇小說中提到日本侵華戰(zhàn)爭和德國吞并奧地利等歷史事件,因“承認南京大屠殺”而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遭到日本右翼和極端網(wǎng)民的圍攻。   此前村上春...

女模閨蜜否認因妒殺人:我愛她遠勝過那個垃圾男

網(wǎng)易娛樂3月7日報道 據(jù)臺灣媒體報道,陳姓女模命案曝出3天出現(xiàn)驚人逆轉,遭羈押的梁姓女模原被認定涉有重嫌,但檢方6日以證據(jù)不足將梁女釋放,引發(fā)外界愕然。梁女獲釋后強調(diào)絕沒有因妒生恨殺人,陳女姐姐男友還在臉書上公開她私訊陳家人的道歉內(nèi)容,要求希望能見陳女最后一面,悲痛...

被村上春樹打臉,日本右翼急了

【國際觀察】   近日,日本當代作家村上春樹發(fā)行了自己的新書《殺死騎士團長》,因為書中明確提到日本軍隊在南京實施大屠殺,一時受到日本右翼的大肆抨擊。書中寫到,“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fā)生,中國與日本全面開戰(zhàn)。同年12月在那兒發(fā)生了重要的事件”,“也就是南京大屠殺”。“日軍由于無暇管理戰(zhàn)俘,對戰(zhàn)降的軍隊和當?shù)孛癖妼嵭辛舜笠?guī)模的屠殺……有說法稱...

村上春樹新書承認南京大屠殺 《騎士團長殺人事件》遭強烈炮轟

【村上春樹新書承認南京大屠殺】日本當代作家村上春樹于2月24日發(fā)行了自己的新書《騎士團長殺人事件》,他在書中明確提到,日本軍隊在南京實施大屠殺。文中寫到:“有說法是中國人的死亡人數(shù)是40萬,也有說法是10萬人,但是40萬人和10萬人之間到底有什么區(qū)別?” 村上春樹 臺媒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