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人搖櫓晃扁舟,兩人撐篙水上漂。”圖為莫高窟第323窟《搖櫓帆船》(初唐)?!《鼗脱芯吭汗﹫D
6月14日,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操舟弄潮最熱鬧、粽糕入口最香甜、互贈團扇最文藝、飲酒聞香最安逸、登高滑沙最痛快、佩戴彩繩最平安……敦煌研究院當日梳理發(fā)布了“絲路重鎮(zhèn)”敦煌古代豐富多彩、雅趣十足的端午習俗。

“一把小扇在手,笑對仲夏酷暑。”圖為莫高窟第468窟《執(zhí)團扇女供養(yǎng)人》(中唐)?!《鼗脱芯吭汗﹫D
端午節(jié),也叫重午節(jié)、端陽節(jié)、天中節(jié)、浴蘭令節(jié),是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始于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據(jù)敦煌研究院介紹,古時端午,孩子們戴五彩繩吃粽糕,大人們喝雄黃酒插艾草,熱愛戶外的或水上弄舟、或登高滑沙,喜歡文墨的則飲茶制扇、思忖扇面兒上描一番怎樣的景色……節(jié)目良多,各得其樂。
在敦煌壁畫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舟船圖像。從公元六世紀至十三世紀,時間跨度近七百年,船的款式由簡入繁,多達十余種。單是這些水上操舟畫面,就可以串起一部豐富有趣的舟船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