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
“陸地跳水”與文身
成人儀式里危險與疼痛相伴
還記得去年因為電視劇《三十而已》熱播而聲名鵲起的太平洋島國瓦努阿圖嗎?在劇中它是深受好評的潛水旅行勝地,這個由80多個小島組成的國家,是原住民美拉西尼亞人的故鄉(xiāng)。這里除了海島風光,更出名的是原住民成人儀式,它因為足夠危險和驚悚,被人們稱為“死亡一躍”。
這個原名為“陸地跳水”的儀式相傳是由女性發(fā)明出來的。遠古時,一名當?shù)嘏詾榱硕惚苷煞蛩R利的家暴而躲進森林里,她爬上了一棵大樹,丈夫追來時,她用藤蔓纏繞住腳踝,縱身一躍想要逃跑。但同樣跳下樹卻沒有藤蔓做保護的丈夫,卻葬身樹下。這則新聞在族人中流傳開來,男性為了避免命案再發(fā)生,開始競相練習這項運動,并且禁止女性加入,他們認為當女性靠近跳臺時,塔馬利的靈魂就會來報仇,從而給“跳水員”帶來不幸。之后,跳躍基地也從大樹變成了專門搭建的木塔,木塔高度約為30米,要20多人經過5個星期的準備合力完成。
在每年的旱季,“陸地跳水”儀式就被提上日程,年滿12歲的男孩要經由它顯示自己的勇猛,并完成向成人的跨越。同時這項活動還與一種名叫yam的圓形山藥豐收有關,因為它能展現(xiàn)出族人武士般勇猛的體格,有利于確保山藥的豐收。
1970年12月,曾參與“陸地跳水”的白人男子卡爾·穆勒在《國家地理》雜志上撰文介紹,這一原住民成人儀式才為世人所知。這項為了慶祝豐收和成人禮的運動很有講究,跳躍前運動員將雙手交叉環(huán)抱胸前,頭部向內縮,著陸時以肩膀觸地來保證安全,畢竟從高臺上縱身一躍的危險不言而喻。
根據(jù)美國廣播公司的報道,1974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問瓦努阿圖時就曾觀賞過這項運動表演。但不幸的是,當時正值雨季,并不適宜跳躍。捆綁運動員腳腕的藤條彈性不足導致中途折斷,表演者直接摔下來,背部重傷最后不治身亡。
近些年,這項傳統(tǒng)活動的知名度提高,當?shù)厣踔涟阉蛟斐捎^光旅行體驗項目,不少外國人也對此躍躍欲試。然而,作為原住民成人儀式而被保存下來的文化傳統(tǒng),卻未必適合大多數(shù)游客一起“嘗鮮”。
另外,馬來西亞婆羅洲原住民伊班族的成人禮則是用文身象征著成人世界中與成就相伴的艱辛和勇氣。伊班人將自己的身體視作一本故事書,而刺青就是故事書的一個個章節(jié),象征著男子成年之后的成就,代表去過的地方、遇到的人、做過的事,甚至拼殺過的敵人。
其中,在鎖骨的位置文上茄子花,就是每個伊班男子成人禮中的重要一環(huán)。擁有茄子花意味著成年男子可以離開從小長大的長屋,開啟名為“智慧之旅”的叢林冒險。而探險途中逐漸增多的文身代表著可以與家人們分享的每一次經歷,彰顯著他們的智慧與勇氣。文身師Boy Skrang和Leo告訴記者,茄子花圖案中心螺旋狀的花紋,是伊班人模仿蝌蚪的螺旋狀腸道所設計的,寓意是當蝌蚪長成青蛙,螺旋腸道就會消失,“我們長大后就脫離了跟母體的聯(lián)系,但文身讓我們記得自己的根”。
在皮膚上刺下記號,給人帶來疼痛,象征著長大成人本來就是一場艱難的修行。成年后的男子,在痛感最強烈的喉嚨上文蝎子,代表著他由青少年進人成年的艱難過程。此外,在喉嚨和后頸的文身,也被族人賦予護身符的含義,保佑成年男子在叢林冒險之旅中不會被敵人割去頭顱。
【來源:北京青年報;武冰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