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的姓氏制度
這還要從周代姓氏制度說起。
首先要說明的是,當(dāng)時(shí)人的姓與氏并不相同。宋人鄭樵認(rèn)為,氏所以別貴賤,姓所以別婚姻。
在周代,姓與氏都是貴族特有的。而日常生活中,姓的用處并不廣泛,大概只有貴族婦女用得到。
至于姓的具體用法也有多種:有在“姓”前冠以“字”的情況,如孟姜,“孟”是字,“姜”是姓;也有在“姓”前冠以夫家國號或氏的情況,如欒祁;而女子死后則往往在“姓”前冠以謚號,像文姜中的“文”就是謚號。
周代的男子不稱“姓”,他們的稱呼是“氏”+“名”,但某一國的國君是以國稱之。
舉例來說,晉國國君雖然和周天子同為姬姓,但因?yàn)楸环址庵習(xí)x國,所以踐土盟書對晉文公重耳的記載是“晉重”。其中,晉是國名,“重”是其名重耳的省稱。
因此,西周初年的周公旦雖然也姓姬,但當(dāng)時(shí)的人不會把他叫做“姬旦”。所謂“姬旦”的說法顯然是后世所為。
以此類推,秦國國君雖是嬴姓,但應(yīng)稱秦某。所以,秦始皇稱“秦政”是合理的。

《大秦賦》中的秦始皇。劇方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