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特別的春天里,當逆行者們爭分奪秒地奮戰(zhàn)在抗擊疫情一線時,江蘇各地非遺項目保護單位、非遺傳承人積極響應省文化和旅游廳號召,自覺行動,用歌聲、用詩句、用琴聲、用畫筆、用雙手為一線的“戰(zhàn)士”們打氣、加油,展現(xiàn)非遺力量。
線上看非遺,精彩全天候
疫情防控期間,江蘇各地充分發(fā)揮非遺項目多樣、靈活機動、凝聚人心的優(yōu)勢,第一時間推出線上展演展示、體驗互動項目,開展多元化傳播,利用微信公眾號、快手、抖音、優(yōu)酷等新媒體廣泛推送,有介紹,有觀賞,有體驗。
江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作品選登”專欄陸續(xù)推出非遺小課堂4期,非遺作品14期102件(套);“江蘇非遺”微信公眾號推出13個設區(qū)市非遺抗疫主題作品80余件(套)。
水磨清圓,內(nèi)蘊風骨。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昆曲代表性傳承人石小梅,其工作室聯(lián)手省昆劇院等推出“2020春風上巳天·云看戲”系列活動,召集來自全世界39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221位昆曲愛好者在“云端”共賞四場昆曲演出,并將3.7萬元線上“打賞”收入全部捐獻給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
鎮(zhèn)江推出“瑤瑤看非遺”線上觀展服務,以短視頻形式詳細介紹非遺館的“白蛇傳傳說文化展示廳”“妙指生佛—熊崇榮剪紙展”等多個展廳展覽;無錫舉行年俗展、傳統(tǒng)剪紙文化展、元宵線上燈謎有獎競猜、助力戰(zhàn)“疫”藝術作品展等線上展覽;淮安舉辦“我們的節(jié)日”—元宵節(jié)·在家猜燈謎”系列活動;省淮海劇團在微信公眾平臺連續(xù)推出十余期“宅家看大戲”線上展演;連云港開展線上線下“戰(zhàn)疫情——非遺保護在行動”150多場,均受到觀眾熱烈好評。
鹽城別出心裁推出“同源·共命運”心系武漢主題海報,兩地非遺共攜手,魚湯面為熱干面加油,發(fā)繡為漢繡加油,柳編為船模加油,同飲一江水,共話非遺情。
網(wǎng)上開課堂,宅家學手藝
“居家防疫,網(wǎng)上傳藝”,為了讓大家宅在家的生活更有滋有味,各地積極行動起來,號召傳承人將獨門絕活不吝傳授,“手殘黨”們也可以趕快行動起來。
揚州的“名師小課堂”,從“不謝之花”通草花工藝品制作,十五巧板益智拼圖游戲,再到用橡皮泥和口紅就能在家完成的揚州面塑制作,雅俗共賞的合家歡教學,別具“二分無賴是揚州”的可愛可親。

連云港則開設妙趣橫生的“非遺微課堂”,“草編哥”的《草編玫瑰》,“面塑哥”王曉明的《面塑“小豌豆射手”》,“刀客”李偉的《剪紙“可愛的小動物”》等,簡單有趣易上手,讓小朋友們樂開了花。
蘇州則推出“藝術慕課”,蘇繡品鑒教學、吳門古琴培訓、粉畫入門、硯臺制作、蘇作手藝鑒賞等,盡顯詩情畫意的“吳門風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