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是毛澤東詞作《沁園春·長沙》中的名句,描述了深秋時分,湘江之濱的岳麓山漫山古樹皆紅的壯麗奇景,極少有畫家敢於嘗試“萬山紅遍”這一題材。一方面,“萬山”之意境頗為遼闊深遠,極大地考驗著畫家的空間駕馭能力,若非胸有千山萬壑,則根本無法表現(xiàn)“萬山”;另一方面,“紅遍”給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出了個大難題:歷來山水多以水墨描繪,僅作為點綴的紅色在使用上可謂慎之又慎,更莫提“紅遍”了。這兩大創(chuàng)作難點,令當(dāng)時的畫家普遍將其視為畏途,無從落筆。

李可染《萬山紅遍》1962年
面對這種情況,李可染卻迎難而上,開始大膽嘗試創(chuàng)作“萬山紅遍”。其時,可染先生恰好占據(jù)了天時地利人和。1954年李可染踏上寫生之旅,從江南到桂林、從中國到歐洲,可謂千山萬水走過;1960年先生重回畫室時,已然是胸中有丘壑。再者,從1961年開始,李可染獲特許夏天寓居北戴河,冬天南下廣東從化溫泉,一連三年都在中央高層領(lǐng)導(dǎo)專屬的療養(yǎng)勝地潛心創(chuàng)作,其待遇之優(yōu)在當(dāng)時全國的畫家中可謂絕無僅有。另一方面,為描繪“紅遍”,朱砂自是必不可少;而李可染素以挑剔紙、墨等作畫材料聞名,普通朱砂當(dāng)然也難入其法眼。然而頗為湊巧的是,1961-62年間,可染先生偶然得到了故宮流出的半斤乾隆朱砂(乾隆朱砂是千挑萬選始得的極品朱砂,本是乾隆皇帝自備以鈐御用寶璽的,其珍稀程度不言自明)。至此,創(chuàng)作“萬山紅遍”這一題材,可謂萬事俱備了。

中國美術(shù)館藏《萬山紅遍》1963年
第一幅創(chuàng)作于1962年在廣東從化,款識題于畫的右上角,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一九六二年秋可染作于從化翠溪賓舍”,此作原為畫家家屬所藏,1999年為“李可染基金會”籌資,委托中國嘉德拍賣,以407萬元被臺灣藏家林百里競得。第二幅創(chuàng)作于1963年,仍是在廣東從化,款識題于畫的右上角,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一九六三年可染于從化”,此畫1963年出版于第6期《美術(shù)》雜志,李可染把它捐贈給中國美術(shù)館,現(xiàn)藏中國美術(shù)館。

現(xiàn)藏于李可染家中的《萬山紅遍》

2000年北京榮寶501.6萬元拍出的《萬山紅遍》
其它五幅皆在1964年創(chuàng)作于北京西山。李可染先用半斤內(nèi)庫朱砂創(chuàng)作了四幅,其中兩幅較小的,兩幅大的。兩幅小的分別為:畫右上角題“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一九六四可染寫毛主席詞意于北京西山八大處”。其一現(xiàn)藏于李可染家中,曾被多次出版。另一畫左上角題:“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毛主席詞意,一九六四年可染”。此畫給了榮寶齋。榮寶拍賣公司于2000年以501.6萬元拍出,被海外華人買走。

北京畫院藏《萬山紅遍》

北京保利2012春拍2.9325億元拍出的《萬山紅遍》
而兩張大尺幅的,一幅藏于北京畫院,該畫左上角題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一九六四年秋九月寫毛主席詞意可染”。另一幅為北京保利拍賣作品,該畫左上角題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一九六四年秋九月寫毛主席詞意于北京西山,可染”。該畫在2000年11月臺灣舉辦的李可染畫展上展出,并被出版于畫展的畫集中。

北京榮寶齋藏《萬山紅遍》
20世紀60年代,李可染以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的“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兩句為情境,從1962年至1964年間共創(chuàng)作了7幅《萬山紅遍》題材的作品,為了更好地表達毛主席詩詞《沁園春·長沙》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意境,李可染采取了大面積使用朱砂來表現(xiàn)秋色,使秋色更紅火、更熱烈、更帶有豐收后喜悅的氣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