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北京1月13日電(上官云)大作家沈從文的連襟、才女張允和的丈夫、主持建立起漢語拼音體系的語言學家周有光,今天迎來了111歲生日。近日,周有光外甥女毛曉園接受中新網(wǎng)(微信號:cns2012)專訪時表示,自己常常去探望舅舅,也會陪他一起吃飯,“對于舅舅來說,2015年是不尋常的一年。2015年2月份,舅舅住院,三個多月時間內(nèi),幾次被下達病危通知書。但最終還是挺過來了”。

周有光外甥女毛曉園(右一講話者) 攝影:王圣昔
不尋常的2015年
2016年1月13日,按照慣常的計算方法,應該是周有光111歲生日。去年他的生日前夕,曾有媒體報道,周有光精神不錯,甚至重新長出了黑發(fā)。而今年,他的外甥女,高級工程師毛曉園在接受中新網(wǎng)(微信號:cns2012)記者采訪時,則用“不尋常”概括了舅舅整個2015年的經(jīng)歷和狀態(tài)。
“去年這時候,我表哥周曉平讓我們把他接到舅舅家。那是他動過手術(shù)十幾天后吧,要回家陪父親過生日。”日前,在“走向世界,走向文明——周有光先生111歲華誕座談會”上,毛曉園提到了這樣一件事,“父子倆見面非常高興,當天晚上吃完飯后,他們還一起唱起了歌,先用英文唱了圣約翰大學的校歌,接著又用法文唱了《馬賽曲》”。
再提起這件事,毛曉園對記者說,這么多年,他們還是第一次聽到舅舅和表哥一起唱歌,“看到父子情深,大家的心都融化了。沒有什么比舅舅看到兒子、曉平看到爸爸更高興的事了”。
但不幸的是,周曉平在去年1月22日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全家人不知道該怎么告訴周有光這個噩耗。毛曉園說,他們后來就把大表姐接到北京陪著舅舅,“但舅舅讓保姆把他推到大表姐床前。他說,我想問你,你來北京是什么目的?我們來對對牌”。
或許是這個打擊,周有光在去年2月份住進醫(yī)院。毛曉園告訴中新網(wǎng)(微信號:cns2012)記者,在三個多月的時間中,醫(yī)院幾次下達病危通知,“但最后舅舅最后還是挺過來了。連醫(yī)生都說,這是創(chuàng)造了奇跡”。

周有光。圖片來源:華西都市報
像汪洋大海一樣的小書房
由于工作、生活在北京,在探望周有光這件事兒上,毛曉園有著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她會不定期地去看望舅舅,間隔或幾天、或一個兩個禮拜,并無一定之規(guī)。在過去的2015年也是如此。毛曉園說,每次他們來到舅舅家,老人家就會特別高興。
毛曉園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周有光那間不過八九平米的小書房。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用“我是一滴水,舅舅是大海”來形容坐在小書房里,跟周有光聊天的感受,“每次我一到他那個小書房,舅舅會說,你來啦,好好好,今天有這樣幾件大事如何如何”。
“他的知識極其豐富,好像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什么都能知道。問他什么問題,好像就沒有能難倒他的。”毛曉園對中新網(wǎng)(微信號:cns2012)記者說,“每次聽他談這些,總覺得自己像一滴水掉進大海,小小書房變成了汪洋大海”。
周有光知識淵博,是出了名的。連他的連襟、大作家沈從文都管他叫“周百科”。毛曉園說,舅舅的知識積累實在太豐富了,記憶力極強,“有時他跟我們講世界上發(fā)生的事情,什么都知道。記得有一次聊天,我還拿筆做記錄,當時還有意背了一下,但回家就記不得了。這個記憶力,我們真是自愧不如”。
“原來小書房里還有好多書,差不多四年前,舅舅開始親自整理它們,決定送人。最終把三千多冊書送給了北京的華文學院。那時候送出去好多很好的書。”毛曉園回憶道。
時刻轉(zhuǎn)動的大腦與樂觀幽默的態(tài)度
在毛曉園的印象里,周有光好像無時無刻不在思索、不在轉(zhuǎn)動他的大腦,無論日語、法語還是文字學方面的知識,他都能融會貫通,看什么問題也都能看到最關(guān)鍵的點。雖然在差不多50歲的時候才改行研究語言文字,但仍然干得非常專業(yè),并且十分低調(diào),不追求名利。
比如,因為主導建立漢語拼音體系,不少人稱周有光為“漢語拼音之父”。但毛曉園說,舅舅覺得這樣叫并不好,“他覺得,漢語拼音很早就出現(xiàn)苗頭,有一個發(fā)展過程,不要把功勞都歸在一個人身上。他不希望這樣”。
“舅舅有很多機會可以有名有利,但他從來不追求這個。”毛曉園說,現(xiàn)在周有光住的仍然是“很老很老”的房子。大家曾經(jīng)說要搬個家,起碼要有電梯,但是一直沒有合適的房子,“現(xiàn)在家里的墻都黑了。說要裝修,他年紀大了也不太愿意折騰,我們看著,心里也是挺心酸的”。
“差不多108歲以前,他身體還都相當好,每天在家里看書寫文章什么的,說起話來談笑風生。這兩年因為生病,身體確實比較衰弱,現(xiàn)在話也少了。”毛曉園說,舅舅還是十分幽默的,“前些天常州老家有人探望他,舅舅說,我111歲了,等于1歲,一事無成,我要少說空話,就沒什么可說的啦”。
“他對生活的抱怨從來沒有,只是關(guān)心國家的前程。百歲之后也仍然如此。”毛曉園笑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