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xiāng),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一曲《松花江上》,唱不盡三千多萬東北民眾失去家鄉(xiāng)、慘遭奴役的悲憤。
文物無言,歷史有聲。今天,讓我們一起回望“九一八”,傾聽那些歷經(jīng)戰(zhàn)火的文物背后的故事,感懷先烈,不忘國殤。

“九一八”事變柳條湖爆破地點碑
1931年9月18日晚,日軍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反誣中國軍隊所為,悍然發(fā)動“九一八”事變,開始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zhàn)爭。1938年,日軍為宣揚“柳條湖事件”的“功績”,在事變地點附近建立了爆破地點碑。
這塊沒有碑志和銘文的石碑,每一寸都刻錄著侵略者的殘暴。1945年8月,日本戰(zhàn)敗投降,沈陽人民將這塊“炸彈碑”推倒。如今,石碑陳列在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廣場東側(c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