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焦灼的46天
雨花臺大戰(zhàn)共持續(xù)46天。是曾國荃一生中最兇險的日子,也是曾國藩生命中最焦灼的46天。曾國荃在金陵日日焦灼,曾國藩在后方的焦苦一點也不比曾國荃少。
從大勢判斷,曾國藩知道這次圍攻不可能持續(xù)數(shù)月。他從人數(shù)上推算李秀成的大軍每天需消耗60噸米,然而,長江被湘軍水師牢牢控制。曾國藩給曾國荃寫信分析說:李部至少十萬人,每天需吃上千石的米。如無船隊運輸,怎能持久?我在安徽帶兵時深知陸路運米之難。即使從南京城內(nèi)往外運,也有幾十里路,一個月運送三萬石也極其困難。何況城內(nèi)也沒有太多米可以運出。因此,李秀成挺不了太久。
從此信可看出曾國藩過人的戰(zhàn)略眼光。
然而,曾國荃能否頂住一個多月的進攻,曾國藩沒有把握。曾家已死了一個曾國華,他深恐這個弟弟也死于戰(zhàn)場。
同治元年(1862)閏八月二十七日,曾國藩在日記中寫道:
接沅甫弟信,知偽忠王大股援賊撲金陵營壘……深以為憂,寸心如焚。
他和曾國荃約定要每天通信。九月初五日,未接曾國荃來信,以為出了意外,一夜無眠,心急如焚。“本日午刻不接沅信,懸系之至……繞室旁皇,莫知所以為計。不知沅弟所以無信來者,本身受傷乎?抑全軍決裂乎?……晡時,憂灼萬狀……睡不能成寐,竟夜候沅弟二十九日信。”
直到第二天上午,才接到曾國荃的信。信中說,二十八日曾國荃在營中被流彈擊傷,出血頗多。曾國藩在日記中感嘆:“足見天倫血脈感觸,息息相通。”
曾國藩并不怕死,自帶兵以來,早已置生死于度外,但他承受不起弟弟的死。既然無兵可調(diào),曾國藩只好全力保障后勤供應,讓曾國荃部得到充足的糧米和彈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