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畫:朱慧卿
“首付3萬元,讓您成為名人校友,上課不考勤,教務老師幫您完成作業(yè)論文,保證您順利畢業(yè)”“3個月助你完成美國碩士課程,獲得企業(yè)廣泛認可的學位證書”“只要幾萬元,就能上岸××大學讀博士”……
近日,記者在一些社交平臺上看到不少“速成學歷”的“經驗帖”,還有人繪聲繪色地描述自己是如何成功獲得學位學歷的。 (9月23日《法治日報》)
□宋波
在這個“快”字當頭的時代,仿佛連學歷都可以“一鍵加速”,近日《法治日報》曝光的“速成學歷”現(xiàn)象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的一些浮躁亂象讓人深思。“3個月碩士,幾萬元博士”,這樣的廣告語聽起來如同天方夜譚,卻總有人愿意為之買單。這一亂象的背后,是部分人對學歷的盲目崇拜,以及對快速成功的渴望。然而,正如“羅馬非一日建成”,知識的積累與學術的沉淀,又豈能靠金錢的堆砌速成?
在這場“學歷速成”的游戲中,中介機構扮演著推波助瀾的角色。他們利用信息不對稱,打著“低門檻、高回報”的幌子,誘人踏入陷阱。那些看似光鮮的學位證書,往往難以通過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的認證,在求職的時候也得不到承認,最終成為一張廢紙,讓付費者的“學費”打了水漂。
面對這一亂象,社會各界需共同行動正本清源。首先,我們自己的學歷授予機構應堅守教育底線,嚴把質量關,在授予學歷時,必須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和程序進行,確保每一份學歷都經得起檢驗。同時,對于發(fā)現(xiàn)的學歷造假行為,要堅決予以查處,絕不姑息。
其次,對外來學歷進行認證的機構應發(fā)揮好“把關人”的作用。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等權威機構應加強對國外學歷的認證審核,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認證效率與準確性。同時,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合作與交流,推動學歷認證體系的互認與銜接,杜絕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學歷造假問題。
再者,市場監(jiān)管部門應加大對中介機構的監(jiān)管力度。對于那些打著“速成學歷”旗號進行虛假宣傳、合同違約的中介機構,要依法依規(guī)進行嚴厲打擊。通過建立中介機構信用評價體系、公開曝光違法違規(guī)行為等方式,引導消費者選擇信譽良好的機構。
同時,消費者也應提高警惕,理性看待學歷的價值,在追求學歷的同時,更應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只有真正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過硬的技能水平和良好的綜合素質,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學歷”不應成為生意,它應是知識與能力的象征,是個人成長的見證。在快節(jié)奏的時代,我們應保持一份清醒與堅持,拒絕繳納那份不該繳的“學費”。畢竟,最堅實的學歷,永遠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愿每一個渴望學歷者都能珍惜羽毛,共同守護教育這一方凈土,讓每一份學歷都閃耀著知識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