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心事,可直接加“心一周”微信二維碼發(fā)送您的問題
臺海網(wǎng)8月7日訊(廈門市仙岳醫(yī)院心理治療師 黃璇 海峽導報記者 林少蓉) 傾訴:最近,網(wǎng)絡上一則新聞看得人心里異常難過:哈爾濱65歲的朱阿姨,一個人在老家照顧癱瘓在床的老伴已5年。一天凌晨兩點多,老伴突然從床上掉到地上。朱阿姨折騰了20多分鐘,想盡各種辦法,也沒能把老伴抱回床上。她拿起手機,看著手機通訊錄里100多個人,卻不知道能打給誰。看完這個新聞,我和老伴深有感觸。我們唯一的兒子在國外,幾年才能回國一趟。孩子也曾想把我們接到國外定居,但我們習慣了國內的生活,就沒有答應。但是每當身體不適,老兩口相互攙扶著前往醫(yī)院就醫(yī)時,內心就感到陣陣凄涼。年輕時,為了孩子能飛黃騰達,我們傾盡所有,將他托舉到最高處,現(xiàn)在孩子越來越優(yōu)秀,和我們也離得越來越遠了。老了,我們越發(fā)渴望天倫之樂,但現(xiàn)在這一切卻那么難。
回復:很多父母到了養(yǎng)老的階段都會面臨這樣的“雙趨式”心理沖突:一方面“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不遺余力地為孩子創(chuàng)造條件,并希望孩子能夠有更多可能性,這是作為父母最真摯無私的心愿;另一方面,隨著年齡增加,情感陪伴和照料的需求日益明顯,不得不開始考慮自己的養(yǎng)老問題。這種心理沖突是普遍存在的,反映了老年人內心缺乏安全感的現(xiàn)象。因此,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善當下的心理狀態(tài):首先,多和子女溝通并適當表達內心想法和期望,一家人共同商議,或許可以找到雙方都比較能夠接受的方案;其次,嘗試建立多元化的支持系統(tǒng),如增加社交圈、和同事保持聯(lián)系、參加社會活動等,以減輕孤獨感;最后,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容易被忽略,如果條件允許,子女應該花點時間陪陪父母、和父母聊聊天,以減少她們內心的焦慮和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