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榮
又到一年中高考,為了給考生營造安靜的備考環(huán)境,廈門發(fā)布“限噪令”,呼吁市民共同護航中高考。其實,除這段特殊時間外,日常生活中,人們也需相對安靜舒適的休息環(huán)境,但現(xiàn)實中因噪音導致的鄰里糾紛卻頻頻發(fā)生。(6月10日《海峽導報》)
此類糾紛不少,但一些音量如果實在超標,那么作為噪音的處理反而簡單。只是現(xiàn)在的鄰里生活中,很多帶來糾紛的聲音,你說它超標,那還是沒有,但又確實造成相當?shù)挠绊?,甚至對情緒影響不小。
就如本新聞中的訴訟案件,陳奶奶居住的樓房建成于20世紀80年代,老房子隔音效果本就一般,老人家又多半怕吵,因此樓上小郭日常生活的聲音,也就讓陳奶奶無比煩惱。這種情況說實在的,法律也很難辦,最能依靠的恐怕還是鄰里間的互相理解、互相體諒。
小區(qū)鄰里,低頭不見抬頭見,交集多了,很多矛盾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對錯分明,畢竟這個世界誰也不是圣人,同時真正的惡人也不多,想在自己的生活圈被當成惡人的更少。所謂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多數(shù)的矛盾還是要靠相互體諒、爭取共贏,就如同面對這沒有超標的“噪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