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
廈門某小區(qū)外面,市政道路一個4米深的窨井內(nèi)兩個身影在臥俯著,人事不省,對井外的呼喚沒有任何反應(yīng)。沼氣熏人,污水散發(fā)著惡臭。“時間是最寶貴的,不能見死不救。”西裝革履的他,屏住呼吸跳進沼氣彌漫的窨井中……37歲的張子文,這一跳不僅搶回了兩條生命,也守護了兩個家庭。(1月3日《海峽導(dǎo)報》)
雖然我們記錄了不少文字,但這在當(dāng)時那種情況下基本上也就是“一瞬間”的事情,而且張子文給人的印象更是“西裝革履”。一面是西裝革履,一面是“沼氣熏人,污水散發(fā)著惡臭”。但即使這樣,張子文依然義無反顧跳下窨井。
窨井里救人,如果把這種行為比作“生命時速”一點也不為過。在這里救人不僅要求時間迅速、反應(yīng)靈敏,而且稍有疏忽更有可能搭上生命。但是我們看到旁邊小區(qū)的安防主管張子文想都沒想就趕到現(xiàn)場并下井救人。
為了救人,張子文全身衣服被污水浸濕,白色的襯衫和褲腿上都是淤泥,頭發(fā)也濕了。如果論“顏值”,這樣的形象實在有些狼狽。但就是這種形象讓人感到非常的親切,給人一種強大的親和力,信任感和安全感。
對于這感人的一切,張子文強調(diào)的是“將心比心”,強調(diào)“那兩位工人兄弟在生活中也是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父親”。其實很多勇敢、很多正義,很多奮不顧身的前行都來自于這樣的“將心比心”。只要我們彼此之間多一些這樣的“將心比心”,這樣的同理心,我們的城市必定更溫馨、更和諧,也更有相互之間撐起的牢固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