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國鵬
8月15日傍晚,一只大鸚鵡飛到家住廈門呂厝某大廈37層的晶三順(化名)女士家。晶三順給大鸚鵡拍了幾張肖像照,發(fā)到朋友圈里咨詢鳥的品種。有見識的朋友打來電話:“不能養(yǎng),養(yǎng)了就犯法!這是灰鸚鵡,世界瀕危物種。”意識到收養(yǎng)這只鸚鵡的法律風(fēng)險后,她立即打電話報警。(8月17日《海峽導(dǎo)報》)
可愛的不速之客登門,而且一點都不見外,又蹭吃又蹭空調(diào),難怪晶三順一家這么喜歡,甚至動了把“客人”變成“家人”的念頭。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緣分實在妙不可言。當然了,除感慨晶三順一家和大鸚鵡的緣分,更需要點贊的是他們的處理方式。晶三順沒有因喜歡就直接收養(yǎng),而是拍了照發(fā)到朋友圈里咨詢品種。也幸虧有這樣的舉動,才避免違法收養(yǎng)的發(fā)生。
要知道,動物不是想養(yǎng)就能養(yǎng),還需要問問法律是否同意。作為普通市民,大多數(shù)人的知識顯然沒豐富到一眼就可以看出動物保護級別的地步,但不要緊,有萬能的朋友圈在,總會有人給出正確的答案。相信高手在朋友圈,遇到這種情況,求助很簡單,可以避免一些大麻煩。
愛護動物本是好事,但一時疏忽就有可能變壞事。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可以成為一個教科書式的案例,讓市民明白在遇到類似問題時該如何去解答。隨著生態(tài)環(huán)境越來越好,動物和人的美麗邂逅也會越來越多,類似于這種“客人”突然上門的事情可能會更加頻繁。我們不反對在愛心下把“客人”變成“家人”,但一定要像晶三順,在做出決定之前把情況弄清楚,最關(guān)鍵的是了解相關(guān)的動物保護法律,以保證我們的美麗故事以驚喜開頭,不會以驚嚇結(jié)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