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燕
近日,記者從省國土資源廳獲悉,廈門出臺《廈門市進一步完善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管理的補充意見》,提出搭建建房審批系統(tǒng),建立“建房掛牌”制度,以遏制違法占地和違法建設行為,實現(xiàn)“建房必審批、施工必掛牌、無牌即違建、違建必拆除”。(6月10日《福建日報》)
我們對一些城市項目的掛牌施工并不陌生,可住宅施工也要掛牌卻說得上是一個創(chuàng)新。城市發(fā)展加快,土地資源的不足就愈加顯現(xiàn),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地方違建盛行。盡管廈門和其它地方一樣,在拆違治理中啃下一塊又一塊的硬骨頭,但各種艱辛也是一言難盡。
去年六月,廈門市市長莊稼漢在檢查我市環(huán)境整治提升進展及成效時說,違章建筑就像是城市牛皮癬,要繼續(xù)下大力氣拆除,并嚴防新增違建。確實,拆違是必須的,但終究是亡羊補牢式的做法,治理違建非常重要的在于“嚴防新增違建”,而“農房掛牌施工”確乎是走“防”字路線的一個新思路。
以往的農房施工雖然要通過審批,但具體情況一般也就基層干部或農戶自己知道,若是基層工作馬虎點,或者有人徇私舞弊,違建就很容易滋生。然而一旦實行“掛牌施工”,甚至項目信息牌上還設置《鄉(xiāng)村規(guī)劃許可證》二維碼,通過掃描即可查詢審批建房全部信息,那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村民施工是否是合法建設,只要看看現(xiàn)場有沒有項目信息牌,大家都可以一目了然;審批過程是否過硬,掃一下二維碼也可一清二楚。這樣,一些農戶縱有違建之心,或者個別干部有徇私的想法,考慮到整個過程“無所遁形”,可能也就沒有了違規(guī)之膽。
當然,有了制度還要靠落實,一方面,管理部門要完善管理機制,明確分工,將“掛牌施工”扎實開展起來;另一方面,廣大群眾要積極利用新舉措,充分行使好自己的監(jiān)督權利,這樣,農房掛牌施工,才能真正助力于宜居家園的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