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國鵬
限高桿橫路上,路過得繞著走。近日,劉小姐撥打?qū)鬅峋€968801反映,同安石潯南路有兩個限高桿倒地后沒人處理。劉小姐發(fā)來的圖片中顯示,一個限高桿倒在村口的草地旁,另一個則倒在馬路上。(5月9日《海峽導報》)
限高桿倒了,逼得行人只能繞著走。如果限高桿會說話,一定會大聲質(zhì)問:“在廈門,老太太倒了都會有一大堆人伸出手去攙扶,為啥我倒了就沒人扶?”其實,納悶的不僅是限高桿,我們也想不通。“臥倒”的限高桿不能發(fā)揮限高作用,還影響了交通,萬一來往的車輛撞到上面引發(fā)事故,更是要命的事兒。對于躺在地上的限高桿,行人沒辦法只能惹不起躲得起,難道管理部門也是這個打算?
限高桿顯然不是自己從天上掉下來或者是從土里長出來的,總有管理部門,可為什么“一個倒了快半個月,另一個已經(jīng)倒了快三個月,一直沒人來維護”?如果真如劉小姐所說,莫非面對倒掉的限高桿,“繞著走”的不只是行人,還要加上管理部門?不過,行人“繞著走”是被逼無奈,管理部門“繞著走”又是因為啥?
市民不相信,所以才更加好奇。兩根限高桿先后倒地,等于是再一再二發(fā)出了警示,管理者莫非還等著再三再四?路可以繞過去,但市民的抱怨和不滿卻會留下。而對管理者來說,責任是繞不過去,相反還會因為拖拖拉拉而變得更加沉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