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國鵬
劉先生:以前廈門有不少人養(yǎng)豬,現(xiàn)在一些養(yǎng)豬場不能繼續(xù)開了,所以來島內收餐廚垃圾的人就很少,廈門很多餐飲店的餐廚垃圾就沒人收了。我還了解到,有些無奈的商家直接把餐廚垃圾往下水道里倒!我感覺政府部門要在這方面好好引導,替餐飲業(yè)者找個長久的解決辦法! (3月13日《海峽導報》)
3月5日,導報報道了長青幼兒園老師關于泔水無法處理的求助,而且幼兒園周邊的餐飲店的“泔水同樣讓店家頭疼不已”。隨后,導報評論版刊登文章《別把泔水“逼進”下水道》,希望相關部門重視。
不知道呼吁有沒被聽進去了,但才過了一個星期,又有市民就餐廚垃圾進行同樣的反映,我們應該可以由此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廈門市民的素質是很高,但是橘是枳取決于生在淮南還是淮北,而能不能讓商家守住文明底線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現(xiàn)實的變化,某些商家已把餐廚垃圾直接倒進下水道就是明證。
讓一個個商家自己為自家的餐廚垃圾找好去處并不是件輕松的事兒,但對于管理部門而言,可能就會好辦一些。退一步講,即使真的犯難,我們也不能退縮。
管理也好,服務也罷,必須盡快解決!每天都會產生大量餐廚垃圾,這個問題根本就拖不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