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華毅
行賄黑名單遲遲未能“成年”有一個很重要的背景,那就是一些行賄者的舉報或者交代對反腐斗爭確實起到一定的作用。
就如同新聞中提到的,出于案件突破的需要,相關部門往往對行賄人采取從寬的政策。一些行賄人在交代問題后全身而退、安然無恙,但令人惋惜甚至憤怒的是,有的轉身又故技重施、毫不收斂。
同時,經過近年的有力掃蕩,腐敗的一些歷史舊賬得到清算,反腐在很大程度上必須向前看;在加強對既有犯罪懲治的同時,更要加大預防方面的工作。這個時候,對行賄者的懲治在預防方面的作用進一步地凸顯了出來。“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因此在新的形勢下,必須讓行賄人黑名單盡快成長起來,并發(fā)揮更大作用。至于行賄者有舉報或者交代,那要有嚴格的評估和從輕機制,切忌籠統(tǒng)地加以寬容。同時公允地說,經過這些年的整治,敢于吃拿卡要、公然索賄的確實大大減少。這時候對主動賄賂就更要繩之以法,要有效地把主動行賄和被迫行賄區(qū)分開,對那些主動行賄的官場“圍獵”者不但不能輕易“從寬”,還應該加大力度、嚴厲打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