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6月1日訊(記者 林澤貴 通訊員黃昕 文/圖)“六一”兒童節(jié),一個純真快樂的日子,不少在外工作的父母卻無法回家和孩子共度美好時光。為呼吁社會傾聽留守兒童的心聲,5月31日,六一前夕,“一盒真心話”關愛留守兒童公益行動在廈門正式開啟。
“一盒真心話”關愛留守兒童公益行動,由SM中國攜手餓了么等共同啟動。2萬份印滿孩子們“真心話”的創(chuàng)意飯盒和餐具通過餓了么點餐平臺在城市中傳播開來,并送達在城市工作的父母手中。
收到飯盒,拆開腰封,一句句暗藏的“真心話”躍然紙上。“媽媽生日快到了,給我打電話,給你唱歌好不好?”“爸爸辛苦了,我好想你,你已經(jīng)兩個月沒給我打個電話了。”“媽媽,給我打電話講故事哄我睡好嗎?”“奶奶說希望爸爸吃好每頓飯,我想爸爸告訴我每頓吃了啥?”……“真心話”簡單卻情真意切,讓在外打拼的父母看后黯然落淚,也帶給普通社會大眾以深深的觸動。

“六一節(jié),我不要禮物,我只想聽聽你們的聲音”看到女兒的“真心話”,在廈門工作的留守兒童父親趙先生瞬間淚崩。他說,因為常年在外打工,女兒出生至今已經(jīng)8歲了,自己陪伴她都不超過300天,感覺特別對不起女兒,女兒跟他到現(xiàn)在都不怎么親近。他希望能多賺點錢,讓孩子可以過上稍微好的生活,也希望能把孩子接到身邊或者早點回家去陪陪孩子。
近年來,我國快速邁向城市化,大量農(nóng)村勞動力向城鎮(zhèn)轉(zhuǎn)移,由此催生了大批“留守兒童”這一特殊未成年人群體,父母角色的規(guī)模性缺失,親子聯(lián)結(jié)水平低,許多孩子一年都接不到父母的電話,留守兒童的心靈狀態(tài)和成長等問題需要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
《2018年度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研究表明,留守兒童除了傳統(tǒng)認識的“物質(zhì)幫扶”,更需要“心靈幫扶”,而其中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即是鼓勵親子之間多頻次的日常通話,讓孩子時刻感覺到內(nèi)心的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