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共青團江蘇省委在南京師范大學召開江蘇大學生志愿者學習婁勤儉書記對研究生支教團來信批示精神座談會。座談氣氛熱烈,現(xiàn)場洋溢著青春的氣息。來自全省30余所高校的“研究生支教團”“西部計劃”“蘇北計劃”大學生志愿者代表們紛紛表示,婁書記的批示使廣大青年志愿者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
在“小我”融入“大我”中見初心
江蘇研究生支教團接力支教20年以來,從最初1所高校4名志愿者穩(wěn)步擴大至當前21所高校1516名志愿者。讓青春在志愿服務中綻放光芒,讓“小我”在“大我”中彰顯價值逐漸成為新時代江蘇大學生的成長宣言。
“我為學長學姐們的奉獻精神而感動,為有這樣的同行者而感到驕傲。”南京郵電大學青年志愿者聯(lián)合會主席尚宇陽是校志愿服務社團的學生負責人,也是一名青年志愿者。從大一開始,每周六他都會坐地鐵前往雨花睿澤殘障人士服務中心。“即使來回需要四個小時的車程,但是只要跟他們待在一起,我就覺得每個周六都無比的充實和滿足。”
從事志愿服務活動,讓尚宇陽學到了生命的頑強,也讓他更加充滿了使命感、責任感、榮譽感。“奮斗不只是響亮的口號,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見精神。”他說,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努力做志愿精神的踐行者、做志愿文化的傳播者、做志愿服務的領跑者,是青年人的自我要求,更是青年人的使命擔當。
“作為一名參與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的共青團工作者,我更感時代重任與使命擔當。”南京大學團委副書記時昱說,組織大學生志愿者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有利于年輕一代感知真實中國、全面了解國情,更加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實現(xiàn)從“小我”到“大我”的轉(zhuǎn)變,讓青年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接力奔跑中展現(xiàn)蓬勃英姿。
“南京大學將在堅定理想信念和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加強對研究生支教團成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將其納入南京大學‘青馬工程’三級培育體系。”時昱說,引領廣大青年學子堅持扎根中國大地,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立足中國實踐、解決中國問題,到西部基層和“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生動實踐中去建功立業(yè),才能讓青春之花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天地中精彩綻放。
在深入基層實踐中長本領
在教書育人的講臺上,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最前沿,在社會治理的第一線,在鄉(xiāng)村振興的主戰(zhàn)場,到處都活躍著“西部計劃”“研究生支教團”“蘇北計劃”江蘇大學生志愿者的青春身影,他們用勤勞和汗水為西部、為蘇北發(fā)展作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對于大學生志愿者而言,在深入基層實踐中長本領,必須將個人前途與國家民族命運同頻共振。
“志愿服務不僅要熱情也要專業(yè),不僅要有干勁更要有擔當。”從對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及理想并不清晰,到對志愿服務這一事業(yè)有了深厚情感,對于蘇北計劃志愿者、徐州市馬莊村團委兼職副書記苗薈而言,扎根在基層收獲頗豐。
“作為新時代的基層志愿者,我們始終將為基層奉獻作為我們的目標。” 苗薈說,去年10月份,有村民反映沒錢讓孩子到城里參加興趣輔導班,為了不讓農(nóng)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在區(qū)項目辦的帶領下,她和小伙伴們建立了賈汪區(qū)第一家蘇北計劃志愿者主導的省級“希望來吧”。“我們聯(lián)系江蘇師范大學瑾初志愿服務隊、徐州市青少年宮、市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等志愿資源,為孩子們開設音樂、美術、手工等豐富多彩的公益課堂。為鄉(xiāng)村振興努力奉獻,為青春添彩,這就是蘇北計劃志愿服務的意義所在。”
“自2005年以來,在團省委的統(tǒng)一部署和全省各相關高校的大力支持下,淮安市累計入職1126名蘇北計劃志愿者,其中750余名志愿者扎根在淮安。”淮安團市委副書記何喆說,他們懷揣夢想、甘于奉獻,充分彰顯了新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他們中有奉獻在教學一線,剛獲得省“青年五四獎章”的“愛心教師”朱玉榮;有帶領團隊投身全民創(chuàng)業(yè)熱潮,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各類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獎項的“青創(chuàng)典型”陸堯;以及許許多多扎根農(nóng)村推動鄉(xiāng)村振興的扶貧志愿者們,他們在淮安留下了青春的美好印記。
在接力奮進中擔當新使命
自1999年至今的20年間,我省先后實施了“研究生支教團”“西部計劃”“蘇北計劃”等大學生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團省委已累計選派3424名西部計劃、1516名研究生支教團和9165名蘇北計劃大學生志愿者奔赴我國西部和我省蘇北地區(qū)。
“‘研支團’來信的背后,還有一本書。這是我們‘研支團’志愿者用17年青春報效祖國、揮灑汗水的記錄,里面有192名南師大支教志愿者投身服務、躬身實踐的故事。”南京師范大學第十九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趙威滿懷深情地捧出一本名為《念廿不忘》的書。書里,志愿者們的足跡分布祖國的邊遠山河:新疆伊犁自治州昭蘇縣、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qū)、貴州省獨山縣、四川省綿竹市、重慶市大足區(qū)……
“何其有幸我能成為1/192,有機會將厚生薪火代代傳遞。”趙威說,南師大支教志愿者懷揣夢想與激情遠赴西南邊地,立下青春誓言。“我們期待、盼望看到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懷揣夢想,肩負使命,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yè),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
作為最新入選的志愿者,東南大學第二十一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土木工程學院大四學生于路港即將赴新疆石河子市支教。東南大學自2003年派遣研究生支教團以來,先后服務9個支教地,累計派出233位支教隊員。“一代代支教團隊員正是帶著志愿服務、支教基層的使命,薪火相傳,接力奮進。”于路港說。
“大學生志愿者是一個值得驕傲的名字,志愿服務、奉獻社會是我們新時代青年踐行五四精神的鮮明體現(xiàn)。”團省委書記王偉說,大學生志愿者們要不忘初心,志存高遠,堅定信心、鼓足干勁,續(xù)寫大學生志愿服務的輝煌篇章,為實現(xiàn)中國夢貢獻持久的青春動能,讓五四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新的更加閃耀的光芒。(王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