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秋媚(圖右)

▲黃劍輝
翔安近日完成區(qū)鎮(zhèn)人大換屆選舉,其中涌現(xiàn)出不少好代表,他們以自己的行為和善舉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贏得大家的認可。今日,我們就采訪其中的代表人物黃劍輝以及張秋媚,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忙著為大家謀福利
  走進張秋媚的家,后院就是珠繡加工場,里面掛著示范婦女之家、巾幗示范基地等牌匾,不過,我們發(fā)現(xiàn)來加工的人除了中老年婦女外,還有聾啞殘疾人和智力有障礙的婦女。
  “她們當中有一部分是困難弱勢群體,沒辦法外出打工,提供這樣一份工作,幫助她們增加一份收入。”張秋媚是翔安大嶝人,也是北門社區(qū)支部副書記,個性開朗,說話做事直爽,很多人都會親切稱呼她為熱心的大姐。在采訪的時候,她一直說著,自己做的都是小事。
  張秋媚的珠繡加工場開辦有22年時間,高峰時曾帶動100多人就業(yè),“不過現(xiàn)在不好做了,本來也想關了,但想一想這些人,我還是堅持下來了”。張秋媚說,只要愿意來學,她都愿意教,這些年來,她培養(yǎng)了一批批珠繡女能手。寒暑假有些女學生來學,遇到生活困難的,她還會另外多給一些費用,當做學費支持。
  連續(xù)當了三屆翔安區(qū)人大代表,張秋媚認真履職。她所居住的北門及周邊相鄰幾個社區(qū)之前都沒有安裝路燈,為此事,她在人大會議期間提出建議,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她的努力下,路燈終于安上了。
  北門社區(qū)居民當中有不少是被征地退養(yǎng)農漁民,這群人學歷比較低工作難找,也是她在人大代表會上多次呼吁,建議用人單位優(yōu)先考慮這部分人群,聘用他們做保安、保潔等,這個建議也被列為該年度重點建議。
  張秋媚做事務實認真,之前村前面有一座橋是群眾出行、學生就學的必經(jīng)之路,由于年久失修,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向街道和區(qū)級人大反映,尋求到解決辦法。張秋媚的所作所為也得到了群眾的贊揚和認可。
一直努力為村民做公益
  修祖厝廟宇、資助大學生、建設公共道路,黃劍輝一直默默做著這些好事,用他的話講就是自己發(fā)展了,也要做一些回饋社會的事。
  黃劍輝1975年出生,翔安區(qū)新圩鎮(zhèn)金柄村人,是廈門智能達電控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廈門薪景汽車培訓有限公司董事長,連續(xù)當了三屆翔安區(qū)人大代表。
  “既然當選了,就要盡自己的責任去做事,做好事。”這些年,黃劍輝提了不少利于村民的議案,比如,金柄村的交通問題,由于金柄村在大帽山腳下,公交車到達不了,最近的站點則在隔壁村,村里老人小孩要到鎮(zhèn)上,大多會雇上摩的前往,存在安全問題。于是他走訪、調查,在不增加公交運營成本的基礎上,在人大會議上提出優(yōu)化公交車路線的建議。
  然而,有人馬上提出異議,第一,進金柄村的拐角很窄,第二,公交車進村后有一個圓盤調頭區(qū)太小。面對這些現(xiàn)實存在的困難,黃劍輝迎難而上。“當代表不為人民辦事,對不起這個稱號。”黃劍輝說。
  進村拐角的路口擴建,涉及到鄰村的土地,他就上門拜訪,多次與鄰村有關人員交涉并得到了支持。之后,他還花了一萬多元拓寬拐角的道路。圓盤調頭區(qū)太小,動到5戶左右居民的圍墻,黃劍輝也是多次上門拜訪,最后也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問題解決后,公交車順利開進了村,村民出行也方便了。
  黃劍輝還倡議并帶頭捐款成立一個互助基金會,幫助金柄村困難戶、為考上大學的發(fā)放獎學金。連續(xù)五年春節(jié)期間,黃劍輝還為村里80歲以上老人發(fā)放500元的慰問金。
  黃劍輝展示了翔安人大代表的履職風采,也用行動詮釋了“代表”二字的深刻內涵,踐行了人民代表為人民的諾言。
導報記者 吳勇義/文 張?zhí)祢?圖 通訊員 黃培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