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環(huán)保意識觸動廈門“小袋鼠”
“臺灣小朋友的手真巧,把掉落的樹枝做成了玩具?!?
“他們把沒用的掃帚做成了貓頭鷹,好漂亮。”“他們喝完的紙杯都要洗干凈回收的?!?
一群小朋友圍在導報記者身邊,嘰嘰喳喳,七嘴八舌,爭相描述著他們此行的新鮮感受?!芭_灣小朋友的環(huán)保意識真棒,真正是垃圾不落地,讓我們的同學們大開眼界,學到了很多?!毖涌W的帶隊老師洪淑好告訴導報記者。
在臺灣的6天行程中,特別是在與臺灣小朋友的幾次交流活動中,廈門的小朋友們都會自覺地把用過的紙杯洗干凈再丟進分類垃圾桶,礦泉水瓶要捏扁之后裝進垃圾袋,上廁所要視情況選擇不同的沖水按鈕,因為這樣可以節(jié)約用水,“就連原來習慣扔掉的廢物,其實只要動動腦筋發(fā)揮想象力,都可以再生為可愛的小玩具”。
廈門“小袋鼠”讓臺灣人豎大拇指
“我們是來自廈門的小袋鼠,我們要和臺灣小朋友做得一樣好!”7歲的何思成小朋友驕傲地告訴導報記者。
這幾天坐車時,每一位廈門的小朋友都會隨身帶著垃圾袋,不管是喝過的礦泉水瓶、擦過汗的紙巾,還是用過的便當盒,都會細心地整理好,下車的時候統(tǒng)統(tǒng)帶走,車上不留下一點的垃圾,看得臺灣的司機大哥直豎大拇指。
“在路上只要看到有垃圾,我們也都撿起來裝進垃圾袋,但臺灣垃圾很少,真的好干凈?!?1歲的林藝涵小朋友一路都在認真觀察,點點滴滴她都記在了心里,“回去之后,我們一定會做得更好!”
聲音
把垃圾帶回家臺灣老師感動廈門家長
黃國珍女士是此次隨行的家長,在這幾天當中,有一個細節(jié)讓她非常感動:
“我們到大豐小學去做交流,吃完午飯,看到臺灣的老師把分類好的垃圾袋,都一人一包地各自帶回家。我當時非常奇怪,一問才知道,原來現在是暑假,垃圾車不再準點到學校來收垃圾,便自己帶回家處理。”
黃國珍在廈門也常常做社會志愿者,看到這一幕更堅定了她帶著孩子一同參與的決心,“很多觀念其實就是這樣從老師到學生、從家長到孩子,自然而然地傳承下去的,我們家長一定要做孩子的榜樣,把家園建設得更美麗!”